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包括《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內的眾多重要文件。
應當看到,中央通過《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是在把握世界潮流大勢的基礎上作出的重要部署。
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變幻,一些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引導本國制造業企業回流,如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各國如此重視制造業的發展,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很多國家重新認識到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對于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制造業的支撐,就無法抵御系統性的經濟危機。因此,通過發展制造業,引導資金“脫虛向實”便成了重要工作。另一方面,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掀起了新一輪技術革命。這些新興技術并不只停留在實驗室或理論層面,而是快速落地并加速迭代,在不少制造業領域已經進入了商用實踐階段。如果不能通過發展制造業帶動新技術的產業化,就很有可能在相關技術研發的賽道上落后。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國家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制造業企業回遷。回遷對象并非是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是符合智能化、節能化等新趨勢的技術密集型產業。
我國很早就注意到了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些年來,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了可靠保障,為我國經濟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在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程中,中國制造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工廠高效轉產,生產口罩、護目鏡、防護服乃至呼吸機等醫療防護救援物資,為抗疫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讓公眾再次認識到了制造業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發生以來,一些國家開始啟動供應鏈回遷和貿易保護措施,可以預見,全球供應鏈體系將迎來新變局。在這一過程中,哪個國家的制造業體系更完整,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更高,哪個國家就會在后疫情時代的全球制造業格局塑造中占據有利地位。在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方面,正如這次會議所強調的,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中央出臺《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既是從我國制造業本身的發展方向出發,也是從國際大格局的變化趨勢考慮,旗幟鮮明地強調“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這進一步厘清了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思路,為今后各主管部門研究并出臺具體的措施指明了方向,也將推動我國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道路上繼續乘風破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行業改革發展研究室主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王夙)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促進老工業城市轉型 挖掘工業遺產“見證者”價值
兼顧工業企業紓困轉型 重“短期”更要放眼“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