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代表,中巴關系發展具有典范性、戰略性和引領性。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金融市場波動的國際環境中,中巴雙邊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實屬不易。除傳統能源礦產合作外,中巴可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等領域精耕細作。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日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博索納羅2019年就任巴西總統以來首訪中國。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中巴建交45周年。因此,巴西總統訪華對開創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新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東西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代表,中巴關系發展具有典范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以經貿領域為例,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十年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巴西是第一個與中國雙邊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的拉美國家。數據顯示,中巴貿易額自2013年達到902.8億美元階段高點后逐年下滑,但隨著2017年全球經濟復蘇同步恢復,并于2018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111.8億美元,占當年中拉貿易額的36.2%,創1995年以來最高比例。盡管因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貿易轉移效應促進了巴西出口,但在全球經濟放緩、金融市場波動的國際環境中,中巴雙邊貿易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這表明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無法改變中巴經貿合作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
從發展階段看,當前中國和巴西都處在關鍵時期。自2012年以來,中國進入經濟中速增長“新常態”并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巴西目前正在推進包含養老金改革、簡化稅制、貿易自由化等在內的一攬子經濟改革,雙方推進改革的廣度和深度將決定未來合作的拓展空間。與此同時,中國和巴西具有相似的經濟屬性。一是兩者經濟體量大,是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容忽視的發展中大國。二是經濟韌性大,雙方都有潛力通過結構調整和宏觀審慎政策抵御外部沖擊。三是內部地區差異大,雙方都有空間通過區域平衡發展戰略拓展生產邊界。雙方因為這些共同特征互相尊重和信任。
從合作領域看,結構性改革已經創造了新的增長點。除傳統能源礦產合作外,未來中巴合作可在如下領域精耕細作。一是農業領域。農業是一種兼具經濟和社會效應雙重功能的基礎產業,尤其在抵御全球糧食危機、減少貧困、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意義重大。隨著農業合作水平不斷提升,雙方可打造包括農業研發、生產加工、開發區等在內的農業全產業鏈投資。二是基礎設施合作。基礎設施供給及服務質量嚴重受限是阻礙巴西營商環境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可對接巴西的這種發展需求。而且,巴西擬推行的基礎設施特許經營計劃也需要來自中國的資金。三是先進制造業領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去工業化”過程已經使巴西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降低。中國在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過程中可加強與巴西再工業化需求對接,進而促進相關服務業的大力發展。四是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創新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的源泉。隨著寬帶、手機、互聯網迅速發展,中國和巴西發展數字經濟的市場容量顯著擴大。而且,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升級也為數字經濟提速增添了“催化劑”。憑借后發優勢,中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從全球治理看,中巴合作可以作出更大貢獻。雙方在改善全球經濟治理、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氣候變化、網絡安全以及各種危機(金融危機、石油危機、糧食危機)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未來合作可著眼于兩方面。其一,鞏固金磚合作成果,創新可持續發展機制。金磚國家合作有利于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11月中旬第十一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即將在巴西舉行,金磚可持續發展機制值得期待。其二,利用國際合作平臺貢獻發展中國家智慧。例如,加強在二十國集團平臺中的協調配合,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加強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為穩定和可預期的國際貿易環境作出貢獻;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治理結構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推動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提升全球應對系統性沖擊的能力。因此,中巴深化國際協調和合作將為經濟全球化時代中的南南合作樹立典范。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張勇)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