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日訊(記者 武曉娟)11月2日,在“2018‘健康中國’產業峰會”上,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費用核算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張毓輝表示,2015年的健康產業規模已達4.3萬億,對照這個結果,到2020年,健康產業規模達8萬億的目標有望實現,但要考慮如何保證事業和產業的關系,不會因過快增長導致醫保壓力和老百姓負擔加重。
11月2日,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媒體中新經緯、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18“健康中國”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行。圖為會議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健康產業成市場新藍海
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16萬億元。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小軍表示,這表明“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繼互聯網產業之后,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行業發展的前景會是‘爆炸式’的。”李小軍說。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隨著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很多企業的投資新風口。以阿里、百度、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移動醫療健康領域,萬達、萬科、恒大等地產企業也進軍健康產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認為,健康中國是未來市場的一片藍海,依靠智能化和信息化,有望為全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面臨的問題還比較多
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張毓輝直言“面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重硬件、輕軟件,空心化、同質化競爭,產業供給尚不能充分滿足健康需求,產業要素短缺,健康產業統計體系尚未建立,頂層設計比較缺乏等。同時,他也表示,“國家健康產業發展行動綱要目前已經在征求部分地區意見”。
暨南大學藥學院教授聶紅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她認為,中國保健食品未來的需求非常龐大,但也要看到市場進入門檻比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高附加值中藥保健食品等系列問題。“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悲哀,是今后要改進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心實驗室主任霍軍生則指出,健康產業在我國具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但健康質量問題夸大宣傳,甚至誤導、欺詐的情況仍然存在,這成為健康產業發展的障礙。
三位一體協調發展 實現健康中國夢
對于目前的健康產業形勢,張毓輝表示,首先要盡快、加快頂層設計,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其次是加快建立健康產業核算和評價體系。他強調,“現在很多省提出來要把健康產業打造成萬億產業,到2020年如果都是萬億產業,全國健康產業就是30多億,這是不可能的,各省在說的時候對本省健康產業到底是什么狀況是不清楚的。”最后,深化放管服改革,“這是非常關鍵的”,包括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政策上有突破、加強監管創新、實施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營造公平友好環境、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七個方面。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則表示,“健康中國”的一個核心理念是滿足對未來市場的需求,而國民對健康的需求是多元化、多層次的,這應該是政府和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他解釋,過去談一些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時候,可能過多的是依賴政府的一些行為,將來可能是需要兩方面,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來包打一切,還是需要市場積極參與,能夠把市場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起來。“希望未來的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健康保障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創新發展,滿足人民健康生活的需要,早日實現健康中國夢。”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