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發展基本面沒有變,動輒以“億”來計量的市場空間,凸顯出大國經濟的特質。準確認識中國經濟的大邏輯,抓住經濟運行主要矛盾,就能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從辯證法的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關鍵是要把問題放在中國的現實語境中觀察,與國情對接、跟現實對表。如果眼里沒有問題、心里沒有期待,也就不會改革、難言發展。面對錯綜復雜局面,更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40年改革開放歷程,正是在解決問題中步步向前。
“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10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肯定今年以來經濟發展成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再看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國內游達7.26億人次,旅游消費近6000億元,無論是旅游人數還是消費額都再創歷史新高,這是中國經濟擁有澎湃動力的最好例證。
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只有準確判斷,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本次會議強調,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對此要高度重視,增強預見性,及時采取對策。應當看到,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正是對問題應有的態度。
是怨天尤人,還是奮發進取?后者是唯一的選項。當然,面對這些問題,不切實際的空頭支票,超越階段的夸張口號,或是“一招就靈”的萬能良藥,都是幫倒忙。只有腳踏實地,按照會議所要求的那樣,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從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到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從全面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到戰勝逆流與遏制風險挑戰,從下大力氣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到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精準發力、補齊發展短板,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基本國情決定了發展仍是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必須始牢牢把握“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
針對新變化,中央已部署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六穩”工作正通過“五個擴大”(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舒適度、擴大就業再就業、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改革開放和擴大國際多元化市場空間)的舉措次第展開,并逐步發揮效用。六個“穩”代表著下半年政策發力方向,更表明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40年的漸進式改革,摒棄了急于求成的冒進,拒絕了休克療法的誘惑,找到了正確的邏輯和順序。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發展基本面沒有變,動輒以“億”來計量的市場空間,凸顯出大國經濟的特質。準確認識中國經濟的大邏輯,抓住經濟運行主要矛盾,就能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子房先生)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贏得未來
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確保經濟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