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媒體上的一篇奇文,再次掀起輿論波瀾。一則某部門部署推進民營企業民主管理的消息,竟被冠以“黨要領導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享民企發展利潤”的嚇人標題!“吃瓜群眾”猛一看,這還了得!這不是要搞“第二次公私合營”了嗎?
如此“標題黨”,實屬別有用心。
其實,企業民主管理,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在西方,職工參與管理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早已有之。在我國,正是借鑒了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企業法》和《勞動法》都規定,企業要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實行民主管理。依據相關法律,2012年由六部門以共同頒布規章的形式制定下發了《企業民主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企業都要實行民主管理,非公有制企業也不例外。同時,《規定》也澄清了兩種極端認識:其一,職工代表大會不是取代企業管理機構的正常管理;其二,其他民主管理方式也不能替代職工代表大會作為企業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由此可見,實行企業民主管理,根本不存在誰強迫誰“交出管理權”的問題,更不涉及企業所有者財產權變更的問題,而是旨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從這些年的實踐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出現了一大批扎實推進民主管理的示范企業,證明這項制度符合國情,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
坊間輿論之所以對企業民主管理出現嚴重誤讀,主要是由于人們對企業管理制度的淵源發展并不熟悉,對企業民主管理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清楚,因而在網絡“標題黨”斷章取義、惡意曲解的引導下,以為提倡民主管理就是要讓職工“奪權”、就是要化私為公。換句話說,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牽著鼻子走了。
進一步觀察,不難發現,利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企業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時機,刻意制造“國進民退”的輿論,打壓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進而把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對立起來,是當前網絡輿論交鋒的一個焦點。無論是當下對企業民主管理的曲解,還是前段時期關于“私營經濟離場論”的叫囂,近期不時泛起的種種捕風捉影式的傳言與猜忌,其實質都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疑惑和動搖。對此,正本清源最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非公有制經濟所強調的“三個沒有變”。在流言蜚語紛至沓來之際,我們須臾不可忘記總書記所指出的,“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清楚表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而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國有企業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建立了卓越功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為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技術創新和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二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才是正確理解和辨析當下一些輿論熱點所必須遵循的“大邏輯”。
當前,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確實面臨種種壓力。有些受形勢變化所累,有些受營商環境所困,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民營企業家蒙受冤假錯案令人痛心的事件。但這絕不是什么“國進民退”所致,而是過去那種體制機制的頑癥痼疾在作祟,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唯有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決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最廣泛地凝聚全社會改革共識,確保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不留死角,才能集中最強大的改革火力,持續攻克阻礙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座座“市場冰山”“融資高山”和“轉型火山”,為廣大企業家提供更好的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寬廣舞臺,讓民營經濟在新時代加快發展、大放異彩。(作者:平 言)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