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李寧認為,要建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長效機制,推進減稅降費是關鍵環節。只有持續推進稅制改革,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加市場各主體盈利能力,才能使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切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作為2018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頭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相關工作將由多部委協同推進,一攬子“擴中”新政正在醞釀,包括加快提升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收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稅制改革,完善社保制度,強化教育和就業機會公平等。(7月19日《經濟參考報》)
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對于我國建設和諧社會、調整經濟增長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并將“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納入兩步走發展戰略第一階段目標之中。與此同時,我國近年來出臺了諸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相關制度措施,比如持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從今年截至目前公布的12省市最低工資標準看,6省市超過2000元,部分地方上調幅度甚至超過了20%。
盡管我們在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居民收入還不算高,這也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0%,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448億元,增長6.5%。相比于以往的零售額增長,上半年的數據略有下降,說明我國居民消費的后勁還不是很足。
居民收入增幅較慢,不足以支撐消費增長,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最近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 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居民收入增幅比消費增幅還要低一些,這說明我國的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是透支性消費,長此以往,很可能將影響消費水平的提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稅收收入91629億元,同比增長14.4%;非稅收入12702億元,同比下降10.8%。尤其是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0.3%,上半年就達到8127億元,接近萬億元規模。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國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增幅明顯高于居民消費增幅和收入增幅。
那么,如何有效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就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盈利能力,讓企業能夠雇傭更多的工人,在此基礎上根據盈利情況發放更多的工資,否則,其他的制度就會在執行中走空。如果企業沒有盈利,又如何保證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等相關制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而在提高企業盈利的諸多措施中,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又是最關鍵的一環。
另外,結合我國實際,持續提升農民收入,將農民群體培育成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的中堅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實現這一目標,同樣要靠減稅降費。目前,國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各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除了提高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外,也離不開企業特別是從事農村相關工作的企業的發展,而其中的關鍵環節同樣是減稅降費。
因此,要建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長效機制,推進減稅降費是關鍵環節。只有持續推進稅制改革,減稅降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加市場各主體盈利能力,才能使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切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李寧)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相關文章:7項減稅措施力促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
“三管齊下”減稅8000億元,一個大大的民生紅包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