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草案(下簡稱草案)正式提請審議。草案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過去五年來,我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出臺40多項具體改革方案,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土壤等生態環境與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容不得半點虛假。目前,我國多地陸續出臺政策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和環保約束監督機制。比如,貴州率先在全國探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湖南出臺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辦法,將目標考核結果作為湖南各市州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并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安徽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期工作,需要不懈努力、久久為功,謹防泄氣松勁,更不能“跑偏走神”。有的地方在爭相建設綠水青山、宜居城市時,存在盲目圈水擴綠建公園、不尊重當地實際情況的現象;有的地方森林城市建設與初衷背道而馳,出現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觀化等問題;有的地方違背生態規律,在只能種草的半干旱地區種樹,在水資源匱乏地區種植高耗水的草坪……
生態文明建設提倡的是可持續發展,其最終目的在于造福后代,留“綠”一方,一旦跑偏走神,不僅無法切實改善群眾生活環境,甚至會影響城市整體規劃,危及長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目前已進入攻堅期,容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必須嚴守防線,把好政策紅線和建設資金關,下猛藥、出硬招,健全追責機制,嚴肅問責,一追到底。把準“生態文明建設”經脈,讓綠色發展觀念落到實處,全方位持續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