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貧成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在剛剛過去的“國際消除貧困日”上,世界銀行行長金墉高度評價中國,不吝溢美之詞。數據顯示,在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從40%下降至10%的過程中,中國貢獻逾70%,在2016年,中國就有超過1000萬人告別貧困。
數字背后,是擺脫貧窮的實在收獲與喜悅,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生動縮影。從數量上看,近40年來,中國約有8億人走出了貧困泥沼。在過去五年,更是平均每3秒,就有1人跨過貧困線。從質量上看,扶貧標準從1986年的年人均收入206元,不斷上調至2011年底的2300元,比世界銀行的標準還要高。每次標準的提高,都會帶來貧困人口曲線的上揚,但這條線總能被再拉下來。起落之間,凸顯的是中國式脫貧質量并舉的扎實行動,展現的是黨和國家攻堅克難的堅定決心。
貧困人口曲線的起落,看上去簡單淺易,對應到現實中卻是分外艱難的過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貧困人口基數本就龐大。加之各地區資源稟賦不同,發展程度不等,在很多老少邊窮地區,形成了連片深度貧困帶。可以說,要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國度實現全面脫貧,在人類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特別是當下隨著脫貧進入攻堅期,既面臨一些多年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采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推進難以完成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兌現承諾。時間的緊迫性、任務的艱巨性和情況的復雜性交織,共同構成了中國“脫貧奇跡”的樣本意義。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方顯擔當。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激起愚公志,一棒接著一棒跑,一茬接著一茬干,脫貧工作逐漸形成了澎湃合力:首先是黨民同心之力。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濃濃牽掛化為扎實行動,脫貧攻堅被擺到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層層立下軍令狀、責任書。其次是守望相助之力。國家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通過西部大開發、東西部扶貧協作與對口支援等大工程調配資源,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強大行動。最后是方式變革之力。脫貧攻堅已經扭轉了過去大水漫灌的方式,形成了精準扶貧的新方略,一村一策甚至一戶一策,奏響了產業扶貧、“互聯網+”扶貧、健康扶貧的交響曲。多方協力之下,我們不僅實現了有效脫貧,而且保證了不再返貧,形成了脫貧致富的良性循環。
消滅貧困是世界性難題,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尚有8億人處在極端貧困之中。而在減貧事業之上,許多國家或推進緩慢,或停步不前,而中國則趟出了一條成功之路,為世界提供了獨特的“中國方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曾悲觀地稱,全球貧困問題不會得到解決。而如今,這場在東方大地上火熱進行的減貧實踐,無疑是對全球減貧事業的極大鼓舞。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