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認知的共識在哪里消失了

2017年06月26日 07: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李俠

  6月10日,朱清時先生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作了一場報告《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加上之前一些爭議性觀點的影響,此番言論瞬間引發輿論熱議。此類話題在社會上早有很多人關注,又不是學術禁區,之所以偏偏此次成為焦點,說明它反映了人類認知中某些深層次問題。

  筆者根據多年觀察,曾模仿帕累托法則提出過一個認知權重法則,即10:90法則,說的是在信念或觀點傳遞過程中存在10%的人決定或影響90%的人的現象。這一法則很好地揭示了權威在社會認知鏈條上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性與引導作用。如果朱先生不是中科院院士和曾經的大學校長,此次報告恐難引起輿論波瀾。幾乎所有人類認知的分歧都發生在科學知識的邊界處,好奇的天性及其他動機促使人們在那里集聚,此時各種試探性理論就會層出不窮。

  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曾認為,科學的發展要經歷“P1—TT—EE—P2”這4個階段,即一個老問題解決了就進入下一個新問題,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提出許多具有針對性的試探性理論TT。由于任何問題的解決都要經過很多輪次的、公平的理論間競爭,為了解決問題P1,可以先后提出很多理論,如TT1、TT2、TT3等,它們都要一視同仁地在實踐中經受嚴格的經驗檢驗,以此排除錯誤,從而進入排除錯誤的EE階段。如果某個理論成功地解決了老問題P1,那么科學發展就進入到新問題P2階段,周而復始。這就是關于科學發展的動態解釋模式。

  哲學家羅素也曾有言:哲學介于科學與宗教之間。在這個認知鏈條上,哲學是一種拓展人類思想邊界的行為,哲學講究思辨,科學則基于證實(或證偽)——科學結論是已經被確證并達成共識的認知,而哲學結論則只需邏輯自洽且自圓其說。從科學領域跨入哲學領域,此時認知的共識基礎就消失了。

  朱清時先生的報告,在筆者看來恰恰是從科學跨入哲學的一種嘗試。然而,他所選取的科學理論(量子力學與神經生物學)很多尚處于科學假設階段,并沒有被完全證實,在此基礎上,再切入對傳統哲學問題(真氣、經絡等)的探討,自然會讓各方對其產生認識分歧,并從各自角度消費他的觀點:有科學界人士認為他的報告前提有問題,因而不科學;而哲學界也有人認為,他的觀點邏輯不自洽;吃瓜群眾則會利用這些來自權威的說法,滿足自己內心對神秘事物的解釋。

  結合這一案例,回到一個更具普遍性的問題:認知的分歧通常發生在哪個環節上?當遭遇科學理論一時還沒有辦法完全解決的問題時,各種未經證實的理論與假說就開始在知識的邊界處集結,并以理論TT*的形式爭取進入科學前沿,此時,魚龍混雜,真偽并存,甚至不乏個別偷運私貨者(如為了謀私利等),人類的共識在此處就消失了。

  對于科學前沿,普通百姓當然理解有限也難以驗證,此時的合理認知選擇就是相信權威。這種認知模式雖符合經濟學原則,卻以犧牲個體理性判斷為代價,人們的認知就從理性滑落到情感層面,非理性地希望奇跡發生。這種認知的退化,為各種虛假甚至錯誤理論的泛濫提供了內在激勵機制和生長空間。因此,迷信通常發生在知識的邊界處及人類認知的情感化階段,這也是整個社會對于專家言說往往保持警惕的深層原因所在。

  如何消除認知分歧、捍衛共識,這在任何年代都是一個大問題,時至今日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基于分工原則,在知識的生產端,由專業人士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各種科學理論并經由嚴格檢驗,在沒有證實前,各種理論的存在空間被置于科學共同體及相關人員的視野下,這基本上保證了生產端在捍衛共識上的努力,那些被證實的理論被審慎地投放到消費端,這種模式有些類似于從研發、中試到大規模生產的模式。

  上述模式的好處,就是科學共同體為社會共識提供背書,以及由此樹立公眾對于科學的信心。其缺點是曠日持久的驗證有可能阻礙科學知識的擴散速度及科技成果的早日應用。這種模式是小科學時代的特點。在大科學時代,由于知識的生產環境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公眾知識水準普遍提升,為了獲得社會資助,研究者必須對受眾的偏好給予關注,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因而,導致從研發到應用的流程變短,這就讓人類進入風險社會(不安全、不可靠、不確定)模式。一旦共識與信任喪失,將導致科學的生態發生根本性逆轉,在分歧與錯誤觀點大量存在的背景下,對觀點的鑒別將成為社會的迫切任務,這將造成整個社會認知成本的上升,這實在是科學本身無法承受之重。

  量子力學是一門遠離日常生活且比較專業的學問,它曾提出很多有待檢驗的理論和假說,輪回轉世則是有數千年歷史的一種信念。當下,輪回轉世又借助于量子力學的眾多假設把自己重新包裝一番,然后混淆視聽,宣稱量子力學為輪回轉世提供了證明。這些說法很少困擾科學界,因而科學界也懶得去駁斥,然而,公眾卻對此有巨大好奇,這個空當就被迷信巧妙地利用了。

  好在,科學理論的一個最大優點就是接受檢驗并通過證實或證偽來決定自己的命運,而宗教(如輪回轉世等說法)只要求你相信并拒絕接受驗證,也無法提出有效的檢驗標準,你跟他談實證他跟你談信仰,一旦偽裝不下去,轉身又會借著新的科學理論外殼重新出現,除非科學徹底地解決了此類問題。科學史的研究早已證明,知識的荒蕪之處,認知雜草叢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 

(責任編輯:武曉娟)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