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對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對高考的評價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公平等諸多現實問題的訴求。
-----------------------------------------------------
恢復高考40周年,今年的高考季多了懷舊味。很多回顧高考恢復歷程、講述個人高考經歷和命運變遷的報道見諸媒體,講述著高考對國家及個人的重大意義。
對個體而言,高考是至為關鍵的人生節點,翻過這一頁,人生便進入了另外一個通道;對國家而言,恢復高考是撥亂反正的重要內容,它重拾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傳統,為幾十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于社會而言,高考則提供了一條階層上升通道,具有激發社會活力、提高社會流動能力的意義。
科舉制度常被拿來與高考制度比較。因為科舉制,中國傳統社會的社會流動性很大,不用說與印度僵硬的種姓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是日本以及中世紀的歐洲都不存在如此頻繁的社會流動。即便如此,不宜過度高估科舉制下中國古代的社會階層流動狀況。科舉制形成的社會吸納效應是有限的,它所引起的社會流動只在極為有限的階層和人群中發生。在傳統社會,士農工商的社會結構是牢固的,個人的社會地位很難改變,生在哪個階層,很可能一輩子是那個階層的成員。
高考所波及的階層流動范圍則顯然要比科舉制廣得多得多。高考錄取率從40年前的5%,提高到了現在的70%多。高等教育普及率也超過40%,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50%。中國社會已不再從極小比例中選拔高等人才,展現出一幅廣闊的階層流動圖景。1949年以后階層流動加速的現象被學者稱為“無聲的革命”。
今天的高考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地改進。雖然高考農村考生錄取總量有很大的提升,早在2005年,高考錄取農村考生數量就達到了303.81萬人,已經超過了城市考生的269.27萬人,但是重點高校中農村考生的數量卻有減少趨勢,農家子弟集中于普通院校,“寒門難出貴子”成為一種現實。高考分省錄取的方式導致各地區錄取率不同,以分數為主要評價依據的錄取方式,也飽受爭議。作為指揮棒,高考壓力一級一級傳導,使得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批而不倒……
如何看待和評價高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不同的人對高考有不同的期待,對高考的評價反映了人們對社會公平等諸多現實問題的訴求。
今天,人們對階層相對固化有很多慨嘆。其實,與以前大多數時代相比,今天的階層流動顯然是更通暢了。在傳統社會,大多數人是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之上,除非參加科舉,幾乎沒有其他的選擇,世世代代都是農民。而今天,大多數農民的兒子恐怕都已經不再下地了,社會為所有人提供了多元化選擇。
今天的高考不再像幾十年前那般具有改變命運的魔力,但它仍然是青年改變命運最公平、最主要的通道。然而,社會對高考的諸多期待與訴求,顯然不是高考所能承受之重。即便高考是階層流動上的重要一環,面對人類不平等的現實,也還需要創設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的開放程度,保障個體的平等權利和尊嚴。在健康的社會環境中,階層上升的通道、社會公平的實現方式應該是多元的,高考是之一,而不是唯一。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