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曼徹斯特傳來爆炸聲,令人對英國的安全局勢深感擔憂。事實上,安全壓力正彌漫在歐洲諸多國家。很多人都在追問,曾經以安定祥和著稱的歐洲,為何會淪落至如此?
就直接原因來說,這是歐洲國家外交政策結出的惡果。歐洲過去幾年間所遭遇的恐怖襲擊基本上都是由“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發起的。這樣一個“草臺班子”為什么能崛起并招募到大量的“獨狼”成員?歸根結底是由于歐洲國家與美國在中東問題上采取了錯誤的政策舉措。這些國家出于地緣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而追隨美國,打擊中東當地既有政權,盲目支持反對派,卻不曾考慮到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帶有極端主義色彩。而中東戰亂不息造成大量的難民通過土耳其及東歐各國涌向西歐等更發達地區,其中必然混有一些極端主義分子。
恐襲的頻繁發生與歐洲國家國內族群政策也不無關系。近些年,歐洲國家逐步進入了后現代主義時期,一些國家對多元化、融合、寬容等政治理念的理解脫離實際,在政策制定上存在不妥。譬如,英國政府采取了國家支持宗教學校的政策,甚至要求兒童根據被確定的宗教派別去選擇學校。事實證明,這種教育模式使得不同族群間的相互理解與包容變得更為困難,還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移民族群子女思想的極端化。顯然,這些青少年更易于被恐怖組織的極端主義宣傳所蠱惑。
從大環境上看,歐洲當前經濟復蘇乏力,社會福利制度難以為繼,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這些成為恐怖主義威脅加劇的“催化劑”。難民群體或移民群體中的一些青少年,既缺乏就業必需的勞動技能與語言能力,又經歷了長期的單一宗教文化教育,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并融入主流社會,由此成為“社會邊緣人”。網絡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恐怖組織所青睞的發展對象,為成為“獨狼”留下可能。
種種因素交織,讓恐怖主義的陰霾難以短期內在歐洲散去。歐洲各國應當痛定思痛,至少可以在宏觀政策與微觀治理兩個方面迅速做出改變:調整外交政策,從源頭上減少恐怖主義輸出的可能;調整國內族群融合政策,重新樹立主流意識形態在國內的主導地位。再沒有什么比血的教訓更刻骨銘心,但愿這些國家早日拿出行動、做出改變。
。ㄗ髡呦当本┦猩鐣茖W院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