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建制的馬克龍、民粹主義的勒龐殺入法國大選第二輪,拿哈貝馬斯的話來說,標志著法國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斷裂。從法國大選第一輪的結果可以看出,法國人對于現任的政治領導人和主流政黨的意識形態都表現出普遍不滿。究其原因是,法國處于一個經濟需要提振、國家安全需要保障的大轉折時期,而民眾選擇非傳統的政黨和領導人也是希望看到國家的“改變”。
法國需要變革,回到大革命理想的梅朗雄不現實,回到傳統政黨、體制象征的菲永也不現實,回到極右翼主張的勒龐就現實嗎?就目前來看,馬克龍很可能會在5月7日舉行的第二輪法國總統大選中擊敗勒龐,因為支持菲永的票會流向他,支持其他候選人的票多半也會如此。傳統老派政治勢力失勢和邊緣化已成定局,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政治“新生代”正式走向政治舞臺中央,能否帶領法國走出經濟與治安的雙重困境?選舉結果傳出后,歐元對主要貨幣匯率24日大幅上漲。按一些分析人士說法,“市場松了一口氣”。
的確,法國政治變化在歐洲具有指向標意義。只是在民粹主義泛濫的當下,歐洲一體化能否逃過法國大選這一劫,情形還遠不樂觀。換句話說,即使勒龐在大選中失利,也不能代表她徹底失敗。倘若她能在第二輪選舉中贏得三分之一以上的選票,則還會在新政府的議會中擁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這就會導致馬克龍實際執掌的是一個弱勢政府,對于他的政策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都是一個不小制約。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總統特朗普顯露出被建制派規制的跡象,英國脫歐遭遇波折,荷蘭、意大利等國右翼力量沒能收獲顯著政治成果,這些都讓不少人覺得,過去兩年民粹主義洶涌對歐美政治的沖擊正在褪去。正在舉行的法國大選,也被當做驗證這種感覺的又一標志性事件。但筆者認為,無論選舉結果如何,民粹主義已經觸發美歐、尤其歐洲政治的深刻變化,這種影響很難扭轉。歷史表明,西方的經濟危機必然會導致政治極端化。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極右翼勢力迅速崛起并形成與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合流的局面已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精英很可能會贏,但民粹并沒有輸。
當下的情形是,對許多選民來說,他們只知道自己反對誰,不知道自己喜歡誰。選擇馬克龍是最不壞的選擇,但是否是最好的,并沒太多人去考慮。他的不左不右的政策能否起作用?還是像特朗普那樣最終不得不回擺,回歸傳統?仍有待檢驗。
馬克龍與勒龐的對決是法國支持全球化與歐洲一體化力量與反對力量的對決,盡管歐盟強烈希望馬克龍勝出,但歐洲一體化能否解決法國面臨的經濟競爭力及國家安全與認同下滑的時代難題?誰都沒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