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審核趨嚴信號明顯。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審結首發企業未通過率近三成。筆者認為,在資本市場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的思路下,嚴控擬IPO企業的審核質量已成監管常態,“帶病申報”終將難逃發審委的“法眼”。
今年以來,幾乎每周均有企業IPO被否,IPO的過會率降至新低。據統計,2016年全年,共計18家企業IPO被否。但是,2017年年初至今,短短4個多月,已有22家擬IPO企業被否。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12日,今年共審結首發企業244家,核準178家,否決22家,主動撤回44家,審結通過率約為72.95%,未通過(包括終止審查和否決)率為27.05%。
可以看出,隨著IPO發行速度加快的同時,監管層嚴控擬IPO企業的審核質量的態勢也已確立。
證監會曾明確表態稱,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將重點關注在審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等問題,強化問核工作力度,從嚴審查、從嚴把關,堅決把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
因此,在今年的IPO審核中出現三大新變化:審核提速、問詢細化、過會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審委審核過程中,除問詢問題的數目增多外,比之前更注重企業是否規范經營,風險是否充分揭示,企業預披露材料是否詳細,盈利能力的真實性等關鍵問題。例如,在中油恒燃、西點藥業、科龍節能三家被否公司中,發審委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大部分都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需要進一步補充。這也契合了證監會一直以來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申請IPO的企業要充分披露投資者用以投資決策的重要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只有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完整,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場定價。
此外,為了提高擬IPO企業的審核質量,證監會還將在其他方面的監管上發力。一是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發行審核工作人員履職回避管理的規定(2017年修訂)》和《關于加強發審委委員履職回避管理的規定(2017年修訂)》;二是證監會開展IPO企業現場檢查工作,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對IPO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筆者認為,嚴管和嚴審,“一內一外”兩個方向的政策不僅有為IPO從嚴把關之意,而且也給予了市場信心,提高新股的發行質量。當前,這一效果已經顯現,統計顯示,2017年一季度,新上市的182家公司業績總體好于所有A股公司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