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監會下發的《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嚴格執行P2P備案登記、資金存管等配套制度,穩妥推進分類處置工作,督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加強整改,適時采取關、停、并、轉等措施。筆者認為,上述文件的發布意味著今年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以“整治”為主,在整體金融行業監管不斷加強、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和范圍也將繼續加大,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已步入“深水區”。
今年3月份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報告2017》,其中提出亟待建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長效機制,并針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提出結合英國經驗,建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沙盒”,借此平衡金融科技的創新和風險。
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聯網金融高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防范風險正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在最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均被提及,從“促進”到“異軍突起”再到“規范”,直至2017年的“高度警惕風險”。
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方微信數據,截至4月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信息舉報平臺已經累計收到舉報信息2635條,舉報信息覆蓋了當前所有互聯網金融業態,地域上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研究部負責人表示,這些舉報信息經審核確認后,將及時轉發相關部門處理。對于有違規行為的會員機構,將按照《自律懲戒管理辦法》實施懲戒,存在違法犯罪情形的,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雖然我們也看到,自從2013年互聯網金融大發展以來,各個監管單位及機構開始出臺各項政策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內容囊括理財業務的資格準入、投資方向、風險管理、操作規范等各個方面,監管要求和規范也根據實際業務需要不斷進行更新調整。隨著互聯網金融整治方案、網貸監管細則、資金存管指引等系列法規相繼出臺,互聯網金融合規走上快速發展的合規之路。
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是,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監管政策制定尚不全面,有多個網貸平臺“打擦邊球”,欺詐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仍然存在。因此,多方位的監管必不可少。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