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摩歲中山標積雪,納夷流水帶金沙。翠蛙鳴入云中樹,白雉飛穿洞口花……”古人筆下的云南,風景秀麗,如同彩云之南的人間仙境。身邊一些去過云南的小伙伴,對那邊的奇幻景色贊不絕口,但提起去云南旅游過程中的遭遇和體驗,有人卻有種一言難盡之感。
今年春節,云南依然是熱門的旅游目的地。然而,近段時間以來,多起旅游過程中發生的糾紛,諸如大理某客棧老板猥褻女客人、女性游客在麗江被惡意毀容等,讓大理、麗江等云南旅游重點地區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回顧以往的新聞報道,游客因拒絕購物、拒絕強制消費而被打罵的事例也不少,個別事件還因為情節太惡劣,引起過全國范圍內的關注。
對一個地方的旅游產業而言,品牌形象至關重要。打造旅游“金字招牌”,需要鬼斧神工的絕色風光、人無我有的人文特色;但毀掉一座城市在游客心目中的聲名,只需要幾家欺客宰客的餐館、酒吧,幾個目無規則法紀的導游、老板。
兩年前的青島天價大蝦事件,讓人們感嘆“一只38元的大蝦,毀掉了幾億元打造出來的‘好客山東’形象”;而云南近段時間的旅游亂象,也讓七彩云南的美名蒙塵。以麗江為例,當它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南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國人皆知的旅游勝地,隨之而來的是游客接待人數的暴增——根據當地旅游部門的統計,2005年麗江接待海內外游客404.23萬人次,這一數字到2016年就已增至3519.91萬人次,10余年間經歷了近10倍的增長,當地環境承載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旅游收入的巨額增長,讓商家看到了謀利的良機,如雨后春筍般增長的酒吧、客棧正源于此。如果在這樣的爆炸式增長面前,相關監督和管理未能跟上,各種旅游亂象恐怕難以避免。
其實,不單是麗江、大理,隨著旅游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很多旅游勝地都正在遭遇類似的問題。應對問題的關鍵在于,相關城市的監管部門要主動作為,在旅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一方面,對于那些反復發作、屢教不改的旅游亂象,要出重拳治理,堅決把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強買強賣、坑蒙毆打辱罵游客等“害群之馬”盡早清除;另一方面,對于旅游糾紛多發的地方、景區,更要未雨綢繆,把各項工作做在前面,把隱患消除在游客到來之前。
深陷形象危機的云南如何突圍?經歷過很多起伏的三亞,或許能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幾年前,三亞旅游曾多次遭到游客投訴,內容集中在海鮮排檔強制消費、旅游產品質次價高、旅游投訴處理不及時等問題上。每年春節假期,游客比平時更集中,問題也比平時更嚴重。讓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三亞有關部門痛定思痛,重點監督春節期間的旅游市場,做到了“節日未至而監管已到”。比如,當地的旅游警察就加強了節日期間的日常巡查,重點查處旅游市場秩序行為,集中凈化了三亞的旅游環境,游客投訴數量大幅減少。
旅游形象毀易立難,各地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