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購房補貼的城市,都應重新審視補貼政策,如果也在補貼炒房人,應及時修改或廢除。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很清楚,“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既然要遏制炒房,就絕對不能拿財政資金補貼炒房。
--------------------------------------------------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政府網站發布的一條公示信息引發熱議。該公示顯示,一名合肥人在六安市裕安區同一個小區購買了44套房子。按照當地補貼政策,該房主共獲得約80萬元補貼。目前,上述公示信息已被刪除。六安市裕安區房管局一工作人員稱該房主票據手續齊全,并未違規,已專門開會研究處理此事。(《江淮晨報》12月21日)
去年和今年,不少房產高庫存城市,為消化庫存,對購房人采取財政補貼措施,六安市便是其中之一。盡管自推出起,購房補貼政策就存在爭議,但多地仍以“既幫助了開發商解困,又讓群眾得到實惠”的理由推行。當然,此舉對去庫存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一個人竟然能在六安市買44套房,拿80萬元財政補貼,不免令人吃驚。
當地房管部門稱,購買44套房產的購房者提供的票據手續齊全,符合政策規定的補貼條件,所以補貼完全符合規定,沒有問題。但同時也承認,當初制定政策時沒考慮太細,沒有料到有人會買這么多套房子。也就是說,相關政策存在漏洞,給炒房人提供了低成本入市的機會。
在“去庫存”的壓力下,在一些政府部門眼中,購房者的身份與動機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庫存。所以,在制定購房補貼政策時,就沒有區分自住型買家和投資型買家,一律給予財政補貼。但這種“平等”的補貼政策存在不少問題:其一,不是真正的去庫存,庫存只是從開發商手里轉移到炒房人手里而已;其二,有鼓勵炒房哄抬房價嫌疑;其三,此舉讓納稅人看到財政支出存在隨意性的問題。
當地房管部門人員稱,這位購買44套房的合肥人,“聽說跟施工方還是開發商有債務關系,買這么多房子估計是為了抵債。”換言之,此人或許不是專業炒房人。但是,“買44套房拿80萬補貼”這一現象說明,購房補貼政策給炒房留下空間,不排除購房人中有一部分就是炒房人。
像六安市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為了去庫存,房貸首付門檻很低,再加上財政補貼,炒房人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大肆買進,在房價上漲后,再找機會拋出,就可獲得高回報。可能有人會說,炒房人都在一二線城市,不會對三四線城市感興趣。其實,每個城市都有炒房人。隨著一二線城市收緊樓市政策,部分炒房人也會轉戰三四線城市。
所以,不僅是六安市,凡是購房補貼的城市,都應重新審視補貼政策,如果也在補貼炒房人,應及時修改或廢除。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很清楚,“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既然要遏制炒房,就絕對不能拿財政資金補貼炒房。另外,一些城市的購房補貼對象是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這種“偏心政策”也應該廢除。
只要條件成熟,購房補貼政策應徹底退出。因為經過一年多去庫存,很多城市的庫存已大幅下降,即使有的城市庫存仍偏高,也應交給市場去消化,政府不能一直當樓市“奶媽”。更重要的是,要健全政策法律和市場機制,給樓市裝上“穩壓器”,防止高庫存,不再被迫去庫存。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