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新常態做出系統闡述。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在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2015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論斷。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更是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中國經濟更應用好“創新”這一“神兵利器”,聚合破浪前行的澎湃動能。
把握“新方位”,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資源成本提高、產能過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意義不言而喻,倒逼著我們要把創新作為強大引擎,走出一條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轉型升級之路。今年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1%和10.6%,較上半年分別加快1和0.4個百分點,可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把握“新方位”,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必須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轉換。2014年,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進一步明確“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事實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一年來,在“雙創”、“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變革創新背景下,新的有效供給也正在帶動新需求、聚合新動能。
把握“新方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6.7%的增速也足以表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作用下,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對標“新方位”,我們更應保持戰略定力,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為中國經濟平穩前行筑牢根基。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科技創新到全面創新,機制、體制的束縛正在被一點點破除,創新正在內化為中國經濟的一種新氣質。尤其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印發,更是給出了創新強國三步走的時間表。就在不久前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中國還曾主導通過《創新增長藍圖》,并制定具體行動計劃,以“中國方案”勾勒出了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大格局。
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沒有止境。2016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2017年,既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在把握經濟“新方位”的筑夢征程中,我們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創新驅動”等新型實踐打造升級版的中國經濟,以創新中國更多地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動力、中國信心。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