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雙十一依舊熱鬧:1207億,雙十一當天天貓的交易額再次創紀錄;京東也在11日下午1點就刷新了自己去年的交易額;各家電商也都紛紛宣傳著自己的雙十一戰績。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可謂“剁手黨”的狂歡日。波及世界大多數國家,各個年齡段的網民,驚爆眼球的數千億交易額,既詮釋了“雙十一”的影響力,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管承認不承認,“雙十一”這場被稱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購物節”的消費盛宴,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動力點。線上和線下協同,技術與數據共舞,也折射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轉型升級新趨勢。
民眾得享實惠,企業清理庫存。與平常網購相比,“雙十一”期間很多商家都在價格上下功夫,“驚人低價引爆全場”,讓民眾得以享受更多實惠。與此同時,對一些企業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清理庫存機會。畢竟商業就有風險,誰也不敢保證貨物都能及時賣光。企業在經營中難免會產生庫存積壓,“雙十一”處在年終歲尾,利用這一機會盤活資金流,也的確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拉動消費增長,驅動經濟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堪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當前我國也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重要階段。“雙十一”當天天貓交易額高達1207億,在拉動消費改善經濟方面成效顯著。如此也足以說明“互聯網+”開始更加深入影響國民消費,相信隨著“互聯網+”消費深度融合消費潛力還將進一步被激發。
深度融合發展,惠及共生行業。線上線下,同生共榮。網購在拉動生產制造之外,也在催動保險、金融等服務業發展。比如說,去年首次亮相“雙十一”的“花唄”,截至11日下午5點支付筆數就已經超過了1億筆,承擔了21%的支付占比,撬動的交易總額達224億元。可以說,“雙十一”火爆全球,既是深度融合發展的體現,也惠及了物流業、保險業等共生行業,釋放出了多重紅利。
當然,事物沒有十全十美,在“雙十一”促銷過程中也存在著價格欺詐、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問題,而這也成為了“雙十一”遭受質疑的癥結所在。然固然也有一些問題,但我們必須清楚,出現問題是新事物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以現在發展趨勢來看電商網購已成難以逆轉的經濟模式。更何況“互聯網+”消費還是一個新生行業,隨著監管不斷完善相信其必能解決問題實現新的發展。
經濟新常態語境下,經濟發展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與之相對應,消費需求正在逐步成為經濟結構主體,這就要求人們的消費理念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與時俱進有所改變。改善消費環境,讓人民群眾愿意消費,“雙十一”已經走在了前列,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正能量。可見在認識“雙十一”時,不能僅僅看到其存在的問題,必須客觀全面看待,否則既不科學也不公平。(楊飛)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