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處級動物園”“正縣級度假區”……東北遍地開花的“事業單位”折射出體制機制改革之滯后
在東北采訪遇到這樣一件事,某副省級城市的一個風景區是“正處級”,省領導去調研,匯報說“日子過得很好”。這位領導反問:“政府投入一億多元,一年門票收入才四五百萬元,連折舊費都折騰不出來,不知道高興什么?”
明明可以交給市場做的事兒,為啥給了一個“事業單位”?“正處級動物園”“正縣級度假區”……東北遍地開花的“事業單位”折射出體制機制改革之滯后。
過去一段時間,東北經濟在投資力度不斷加強、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體制機制滯后和結構單一這個老問題并未得到解決,有的甚至開了倒車。比如幾年前,遼寧正廳級機構急劇膨脹,相繼增加中小企業廳、遼河管理局、凌河管理局、沈陽經濟區辦、沿海經濟辦、大伙房水庫管理辦、青山工程辦公室等諸多機構。2015年,省委下定決心清除阻力“消腫”,才消化掉了這些廳局。
完善體制機制是振興的治本之策。過去一段時間,東北地區在完善體制機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但現有差距仍然不小。有些該招投標的搞審批,信息不公開、過程不透明;有些該市場投資的,政府搞大包大攬。
總體來說,東北地區在處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在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資本市場力量、在國企改革等諸多方面,仍然大有可為。比如,很多紅頂中介現在和原主管主辦單位脫離關系。但一些企業反映,名義上完成了“脫鉤”,實際上還是“穿一條褲子”。像環評、消防設計、防震設計、防雷設計等中介業務,“水還是挺深”。
中央對東北振興,非常重視。除了項目的支持,自貿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用一個地方領導的話說,“幾乎能給的政策都給了。”關鍵是要有魄力和勇氣,拿出適應當前管長遠的改革舉措,把好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不能泛泛而談,必須抓住問題本質,各個攻關、逐項破解;也必須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和胸襟,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必須一步一步干。體制機制仍是東北振興路上最大的攔路虎,障礙一旦破除,東北振興的腳步必然更加輕快。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