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兩會期間,他對黑龍江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5月,他來到黑龍江,就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進行考察調研。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用講話精神統一思想認識、指導工作實踐,努力激發內生動力、推動全面振興。
辯證對待全面振興中的“長”與“短”
習近平同志指出,黑龍江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關鍵要圍繞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打好發展組合拳,發揮政策措施綜合效應,朝著既定目標扎扎實實向前走。這為黑龍江振興發展號準了脈搏、開出了良方。我們要進一步審視省情、深化認識,充分發揮優勢,努力克服不足,不斷釋放巨大發展潛能。
找準“長”有什么、“短”在哪里。推動全面振興,前提是搞清楚自己的長項和短板。黑龍江經濟發展有“三大優勢”,即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基礎優勢、后發競爭優勢;有“三大短板”,即結構性短板、資源性短板、體制性短板。從自然資源優勢看,地域廣闊、資源富集、物產豐饒、風光獨特、生態環境優良、人均占有資源量多;從發展基礎優勢看,工業基礎雄厚、科教基礎較強、農業基礎堅實,具備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從后發競爭優勢看,實施的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等“五大規劃”符合中央要求、切合省情實際,持續推進的重點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現,產業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從結構性短板看,所有制結構偏國有,產業結構偏傳統,產品結構偏低端;從資源性短板看,“原”字號特征明顯,精深加工不夠;從體制性短板看,體制機制不活,市場化程度不高,國企發展動力不足,非公經濟發展緩慢。
理性認識“長”和“短”。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任務、不同發展要求下,“長”有可能變“短”,“短”也可能變“長”。“長”和“短”是相對的,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而應客觀地、全面地、發展地看。黑龍江在糧食生產上是“長”,但在市場營銷、精深加工、過腹增值上是“短”,“長”中存在“短”。當前玉米出現結構性過剩,對農民增收、去庫存是“短”,但對精深加工、過腹增值發展畜牧業則是“長”,“短”中也有“長”。有“長”不揚就是“短”,有“短”補上可成“長”。我們既不能守著金山討飯吃,也不能面對短板發牢騷,必須增強主觀能動性,更好推動發展。
著力在“長”上做文章、在“短”上下功夫。在揚長避短上,立足本地最有優勢、最為獨特的資源發展經濟;對于那些明顯不適合自己發展的則堅決避開,不能上的項目堅決不上,不能搞的產業堅決不搞。在揚長克短上,在發揮優勢的同時,找準劣勢主動發力,解決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盡力消除不利形勢帶來的影響。在揚長補短上,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在“補”上真正用勁,抓緊補齊那些影響經濟發展的短板,努力實現協調發展。
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新形勢下,老工業基地必須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全面振興新路子。
形成充滿活力新體制。體制性矛盾是制約振興發展的主要癥結。當前,必須抓好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堅持“加減乘除”一起做,推進油城、煤城、林城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以“兩大平原”改革試驗為牽引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競爭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走出一條依托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帶動、體制機制同市場全面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路子。
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產業是振興發展的基本載體。深入實施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持續抓好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和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通過產業創新擴量升級,走出一條產品向中高端攀升、結構布局合理、質量效益好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新路子。
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開放是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實施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注重同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戰略對接,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對外交流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高水平發展,走出一條以國內區域合作為依托,以對俄開放為重點,面向歐美、日韓及港澳臺地區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路子。
拓展城鎮化新空間。新型城鎮化是振興發展的重要依托。要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空間布局,加強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和城市“三供三治”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城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布局合理、基礎服務功能配套完善、產業支撐有力、城鄉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新路子。
取得共享發展新成果。不斷改善民生是振興發展的根本目的。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保民生,妥善安置煤城、林區等資源型城市轉型轉業職工,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業富余勞動力、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把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委政府“一號工程”,大力實施棚戶區、獨立工礦區改造,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收入、教育、社保、醫療等問題。著力編織好穩固的社會保障網,走出一條基本民生得到改善、小康民生全面實現、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新路子。
釋放生態建設新優勢。生態資源是振興發展的基本資源。深入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利用冰天雪地資源做大做強冰雪經濟,發揮江河、湖泊、濕地等水生態優勢發展濕地湖泊經濟,以大森林為依托發展林菌、林果、花卉苗木、林中養殖等現代林中經濟,推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走出一條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生態產業富省惠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不斷激發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振興東北,一是要繼續大力支持,二是要激發內生動力。黑龍江發展需要得到國家支持,但關鍵是把內生動力激發出來。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動車組”,加快駛向全面振興之路。
激發思想引領動力。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著力破除思想束縛和障礙。堅持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揮行動、培養干部,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尋找機遇、打造亮點、拓展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新發展理念聚焦發力。
激發創新發展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舉措落地,破除束縛創新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的牽動作用,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成果盡快生成高科技產品、就地轉化為高科技產業。
激發人才創業動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抓好以科技人才、企業家人才、實用型人才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要引進、留住領軍人才并充分發揮其作用。落實科技成果作價入股、股權期權激勵分紅等獎勵政策,讓科技人員真正得到實惠。在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動力。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于市場主體、活力來自市場主體。在激活國企存量方面精準發力,支持企業推進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在放手發展非公經濟方面精準發力,支持企業把產品做精、鏈條做長、規模做大。激發企業家創業熱情,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創造力。
著力打造全面振興的良好環境
習近平同志強調,東北地區振興發展,優化發展環境很重要,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這為在老工業基地振興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指明了方向。新形勢下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必須采取法治化、市場化、服務化方式,著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抓住“關鍵少數”。領導干部帶頭厲行法治,才能有效優化發展環境。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憲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牢固樹立法治精神,使法治成為一種基本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時,加強教育引導,使領導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主要精力放在干事創業、擔當有為上。
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最直接的發展環境。加快推進簡政放權,重點解決執法不規范、不文明和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政府工作人員要善于運用法治方式抓工作,學會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復雜問題。同時,認真落實新型政商關系的要求,對企業做到“親”“清”二字,坦蕩真誠同企業接觸交往,在企業遇到困難時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同企業家關系清白、純潔,做到親商安商富商。
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最好的發展環境。旗幟鮮明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堅決整治以權壓法、執法不公、司法腐敗等問題。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穩定發展預期,增強發展信心。
加強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是最基本的發展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維護治安秩序,堅持打擊違法犯罪和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相統一。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讓依法辦事蔚然成風。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