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王希、安蓓、陳煒偉)更穩定、超預期——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中國經濟三季報顯示,在供需兩端共同發力、引導良好預期的綜合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態勢穩中有進,尤其八、九月份多項數據明顯改善。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什么?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這樣評價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穩”在哪兒,“好”在哪兒?要用數據說話。
從經濟增速看,與此前兩個季度相同,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依然保持在6.7%的水平。在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背景下,這一成績實屬不易。
事實上,這一數據與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走向的判斷大體一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維持在6.6%不變。亞洲開發銀行9月底發布的報告,則上調了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值,體現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指出,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發電量、出口先導指數等一系列先行指標,近期紛紛出現積極變化。“三季度經濟運行平穩,增速比市場預期要好。”
就業和物價也延續了“穩”的態勢。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于5%。同期,物價漲勢總體溫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在連續三個季度6.7%的經濟增速背后,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動力結構、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持續優化。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同期,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前三季度經濟平穩增長為全年目標順利實現打下了良好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中國經濟將在新起點、新平臺上邁出更堅定的步伐。
“9月份訂單明顯增多,現在已經排到一個月以后了。”集瑞聯合重工營銷服務有限公司管理人員譚東說。這家位于安徽蕪湖的企業主要生產銷售重型卡車及零部件。
經濟數據印證了企業的感受。9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由負轉正,結束了連續54個月同比持續下降的局面,上漲0.1%。
“這意味著工業領域的供求關系出現實質性變化。”盛來運說,進入三季度后,工業用電量、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標都有所改善,工業企穩態勢明顯。
在盛來運看來,這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直接相關。一些落后產能退出后,市場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再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工業領域價格回升,工業企業利潤好轉,發展信心也在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而且超出預期。”
從需求側觀察,變化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投資增速在三季度趨穩。其中,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1%,增速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回升。9月份民間投資增長4.5%,在8月份由負轉正的基礎上繼續回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說,制造業投資是民間投資的主要方向,市場化程度高。目前看這部分投資已經企穩,其中消費類和高端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明顯,這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據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李習臻分析,四季度是我國傳統消費旺季,加上宏觀經濟趨穩和改革紅利不斷釋放,預計消費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經濟運行中有不少積極變化,但基礎并不穩固,例如出口走弱、金融風險在局部積累等都是當前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總的來看,四季度中國經濟有望保持穩定增長。
不少專家認為,短期來看,我國內需有空間、調控有手段,經濟筑底企穩的勢頭可以保持。因此,政策重心應更多地放到推進改革落地上來,這一點不能因數據的短期波動而動搖。
從外部看,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還在加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未來5年全球貿易很可能持續低速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受國際貿易格局變化及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外貿面臨的困難不是短期的。”
從國內看,投資增速低位運行,制度性交易成本較高,傳統行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經營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對此,財稅專家張連起分析說,在外需持續疲軟、資本邊際產出下降背景下,必須依靠改革創新才能釋放新動能。例如通過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優質的資源轉移到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產業部門上。
劉元春認為,在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上,應抓住有利時機,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在金融、國企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一些基礎性的、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加快落地。
同時,他表示,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要注意防范和化解經濟中潛藏的結構性矛盾和風險。例如,通過一系列監管創新和改革舉措,破解目前我國企業部門杠桿率過高的問題。
“一方面要鞏固企穩基礎,一方面要完善增長的體制機制,提高增長的‘含金量’。”張立群表示,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必須通過改革構建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促進資源得到更合理地配置、更高效地利用,為形成發展新格局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參與采寫:王優玲、張紫赟、付昊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