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观视频,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导航

消法實施條例不應一概排斥職業打假

2016年08月17日 08:34   來源:法制日報   張楓逸

  隨著懲罰性賠償力度的升級,職業打假人群體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良莠不齊,亟待規范。不過,這種規范應更多體現在執法層面

  國家工商總局近日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二條的內容,引起了較多關注和討論。其內容是:“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這項有關“適用對象”的界定,也被認為是所謂的“職業打假人”將不再受消法保護(8月14日《新文化報》)。

  一直以來,職業打假人的存在面臨著巨大爭議。在一些人眼中,這些人以打假為職業、以獲利為目標,缺乏道義基礎。但是,也有人認為,只要商家販售的商品質量的確存在問題,職業打假就有存在的理由。如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的推出,又給游走在法律邊緣的職業打假人蒙上了一層灰色。

  應該看到,無論是1994年施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退一賠一”原則,還是2014年修訂后的“退一賠三”原則,消法本身并未對經營者欺詐行為的懲罰性賠償規定前提條件。作為下位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卻預設限制性門檻,將職業打假排斥在外,有悖法理。而從操作的角度看,“以營利為目的”也很難判定,對于每個“知假買假”的消費者來說,都在客觀上通過懲罰性賠償從中受益,似乎都難逃營利的嫌疑。

  事實上,最高法2013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了“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民法專家王利明曾打了一個比方,某人買了一個蘋果,沒有吃掉,反而是將它埋在土里種成了蘋果樹。許多人評價這種行為時也會承認它是消費行為,這和買假索賠是一個道理。無論職業打假人的動機如何,卻潛移默化地促成了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改變著消費市場格局,同時對我國產品質量、消費領域的立法、執法也起到了彌足珍貴的完善作用。

  對職業打假,人們質疑最多的就是敲詐勒索。不過,這不能一棒子打死,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刑法,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其中,“非法占有”是敲詐勒索罪的主觀要件。如果一些職業打假人開出高于商品價格到數倍數十倍的索賠額,甚至采取調包的方式去詐騙經營者,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如果單純依照消法要求“退一賠三”,這是每個消費者合法的民事權利,不構成“非法占有”,也就談不上敲詐勒索。

  誠然,隨著懲罰性賠償力度的升級,職業打假人群體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良莠不齊,亟待規范。不過,這種規范應更多體現在執法層面。比如,“成都民間打假第一人”劉江,以舉報電視臺刊播虛假廣告為由,敲詐勒索全國三百余家電視臺,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對職業打假圈就起到了有力的警示作用。而就立法層面說,消法實施條例不應一概排斥職業打假,否則就會誤傷懲罰性賠償的制度善意,無形中縱容和保護了制假售假行為。

  跟帖

  接受法治約束

  讓職業打假人戴著法治的鐐銬跳舞,才是必然選擇。職業打假人這個群體,需要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引導、有效規范和制約。我們要防止職業打假人這個群體,在主張權利時,過分地沖擊市場秩序和社會風尚。同時,職業打假人這個群體,在有效行使法律賦予的社會共治權利的同時,也需要在法治軌道上維護權利、主張利益。

  湖北 汪昌蓮

(責任編輯:鄧浩)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