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文表示,下一步將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積極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加大對優質民營企業上市支持力度。堅定不移降低各種企業成本,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加快民營銀行審批節奏,鼓勵商業銀行創新信貸產品和擔保方式,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8月3日中國證券網)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8360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1—5月回落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2.4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增長7.3%,增速比5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速不但不快,而且有下滑勢頭。民間投資是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民間投資增速不振,經濟企穩的基礎就不堅牢。提振民間投資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
問題是如何提振?發改委政研室給出了藥方。這方子中的一種藥是“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這應該調理宏觀經濟運行的常見藥物?梢杂,但不是必不可少,并且應當有條件使用。降息降準意味著貨幣的大量投放,短期小幅度使用對降低融資成本,鼓勵投資有一定效果,長期而大幅度使用效果欠佳。一則貨幣量增加,構成通貨膨脹壓力;二則隨著貨幣投放,利息一降再降,容易掉進“流動性陷阱”;三則市場形成貨幣投放預期,對貨幣政策過度依賴。因而降息降準的政策效應遞減,使用次數越多,時間越長,效果越小。
自2014年下半年至今,央行已經6次降準,6次降息,政策效果已經呈現出遞減跡象。有央行官員表示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并撰文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央行是清醒的,貨幣政策已經到了不能輕言“降息、降準”的時候。既然“流動性陷阱”已經出現,降息降準的意義已經不大,市場利率已經沒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市場不應該再有降息降準的預期,市場主體也不要期望獲取更低成本的貸款。
“利之所在,雖有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薄袄笔敲耖g投資的根本、最直接、最持久的驅動力。提振民間投資,關鍵要讓民間資本發現“利之所在”。利在哪里?不在經濟學的設計中,不在政府官員的規劃中,不在商人的臆想中,而在市場之上,在市場主體的供需互動中。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破除市場壁壘,降低投資門檻,簡化審批程序和手續,充分鼓勵民間資本去在統一、有序、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中,進行一連串的市場交易,不斷延展產業鏈條,拓展產業類型。
如果不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逐利”積極性,何來投資積極性?如果沒有投資積極性,即使降息降準,作用又幾何呢?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