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了某地編輯出版的一本《罪犯懺悔錄》,書中的“主人公”們談及自己走向墮落和犯罪的那個“拐點”時,差不多都會說自己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一失足成千古恨”。這種“幡然醒悟”未免來得晚了點,如果能“省”得早一點,也許就能“醒”得早一點。
“省”是反省、檢查,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檢點、自我完善的自覺行動;“醒”是清醒、明白,是一種理想的精神狀態,也是一種處世態度和人生境界。一個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在關鍵事情、關鍵時刻不糊涂,必須注重自我審查、反躬自省,清洗思想的塵埃,堅守做人的底線,練就對不良誘惑的抵御之功,時刻防止思想滑坡、行為走歪。
現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忽略了“省”與“醒”的關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說話做事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對己不克制、對人不友善、對事不用心、對物不珍惜,不注意言行的檢點,結果是不僅不受歡迎,而且四處碰壁。甚至有少數領導干部不屑于捫心自問,忘記了反躬自省,而熱衷于一呼百應,習慣于他人對自己百依百順,高興于被阿諛奉承,滿足于聽甜言蜜語,總是感覺良好,誤以為自己什么方面都高超、高明,于是乎忘乎所以、無法無天、為所欲為,不該說的說了、不該做的做了、不該拿的拿了、不該去的去了,最后滑向了罪惡的深淵,待到被繩之以法時,捶胸頓足,悔恨交加,已經為時晚矣。
對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我。孔子、孟子、荀子等先賢圣哲特別強調,人要保持清醒,并做到思想有所長進,必須“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現代的話來說,人要了解與完善自己,就要經常“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搞明白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怎么去”,不斷地認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言行舉止順應時代發展、合乎社會期待、符合黨和人民的要求。
人的自省還有一個寬與窄、高與低、嚴與松、對與錯的標準和方向問題。真正的自省,是要參高看遠、比先競優,在寬中“省”胸懷,在高中“省”水平,在遠中“省”視野,在先中“省”差距,在優中“省”距離,嚴于律己,把自己整理成最好的自己。黨的干部自省,除了普遍性的要求,還要經常用先進性、純潔性的要求量一量自己的言行好不好,拿群眾評價驗一驗工作得失的多與少,用先進模范的標準比一比存在的差距有多大,用黨紀國法的規定問一問敬畏法紀的程度夠不夠,用改革發展的成果看一看工作與時代要求合不合。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要留下人生穩健的足跡,就必須以“省”促“醒”,讓自省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把自省當作鏡子和良藥,將自己的不足找出來,將自身的毛病醫治好,做到頭腦清醒、思想健康、行為穩健。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