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而言,事實問題不難查清,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針對公權力本身的調查能否做到客觀公正。外地公權力也要借助傳媒輿論“維權”,這才是整個事件的稀奇之處。
6月19日,陜西嵐皋縣委縣政府與河北青龍縣委縣政府就近日引發廣泛關注的民工欠薪風波達成一致意見,兩縣將成立聯合調查組共同開展工作,就欠薪具體情況、討薪被判刑及兩名證人被抓三大焦點問題展開全面調查。這意味著縣委縣政府跨省為民討薪遭遇“閉門羹”事件,開始步入正常處理軌道。
借助公共輿論的干預,河北青龍縣不出所料地放下身段,尋求兩地合作機制來化解“苦果”。應當說,兩地成立聯合調查組,攜手處理異地農民工討薪糾紛,為事件的妥善解決奠定了較好基礎。但是,這個由兩地副縣長掛帥的調查組,其具體組成人員如何分配,工作方式如何確定,彼此之間如何協調,又如何避免自說自話或相互掐架,顯然都是公眾感興趣的細節問題,還需得到進一步披露和公開。因為只有建立在對細節的審視之上,公眾才能對調查工作進行有效監督,以確保事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
其實,整個事件需要調查清楚的不外乎兩個方面:一為事實問題,究竟有沒有欠薪及欠薪多少;二為法律問題,即在事件過程中,從縣委縣政府到司法機關,有沒有違反法律超越職權或是濫用職權。相比而言,事實問題不難查清,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針對公權力本身的調查能否做到客觀公正。同樣是黨的機關,同樣作為人民政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外地公權力也要借助傳媒輿論“維權”,這才是整個事件的稀奇之處,也是法治社會的悲哀之處。既然如此背離常識,人們便有理由懷疑:原本中立的公權機關為何涉身欠薪糾紛如此之深?青龍縣委
縣政府有沒有偏袒納稅企業的嫌疑?倘若調查不能以充分的事實信息打消這些疑慮,便很難期待事件得到圓滿解決。
不僅如此,青龍縣從縣委縣政府到司法機關,在整個事件中堪稱通力合作,這放在縣域治理層面分析,難免讓人對司法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對于將討薪者定罪量刑,縣委縣政府有沒有干預司法?法院是否嚴格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司法判案有沒有摻雜其他因素?這些都需要超出縣域的調查機構進行復查。青龍縣表示,由于民工討薪引起的后續刑事案件,青龍縣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案件審查組,將公平、公開、公正依法在職權范圍內關注此事。但問題在于,作為黨政機關的縣委縣政府,其成立的案件審查組又將如何“依法”審查司法機關的判案呢?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