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獻血本來是為親友奉獻的溫暖之舉,但血托卻利用這種愛心之舉,變為自己的搖錢樹。記者接到獻血者報料:一個名叫“廣州有償獻血中心群”的QQ群不時發布獻血信息,背后其實隱藏著一條“有償獻血”黑色交易鏈條。經過記者暗訪調查發現,這些血托在廣州市內一些三甲醫院內散發小廣告,向病患兜售血液,兩個單位的血量收費由800元至1200元不等,獲取病患血液需求后,在QQ群有償招募獻血者前往廣州血液中心,以互助獻血方式指定獻給病患者。獻血成功后,支付獻血者450至500元不等報酬,通過賺取受血者與獻血者之間的差價牟利。(6月14日中國青年網)
正所謂“有需求,便有供給”。“血托”之所以能成為一門生意,甚至賺得盆滿缽滿,根本緣于血源的稀缺性,尤其是“血荒”之下的供需失衡,更是讓“血托”生意有了暴利的驅動。某種程度上,既然血乃生命之源,那么無論是挽救生命的客觀需求,還是生命本身的無價,都意味著對血源會有著強勁的需求,而強勁需求背后的逐利驅動,從來都是難以遏止的,不斷上演新版本,也就并不意外了。
當然,明明組織買賣血液是非法行為,“賣血”卻仍然催生出一條利益鏈,甚至成為一門暴利生意,這兒的確是相當尷尬,會否引發各種社會隱患與危機,血液安全又能不能獲得有效保障,都令人擔憂。不過,對于“血托”現象,固然不能放縱,但簡單地遏制和打擊,恐怕也遠遠不夠。畢竟,血源緊張所形成的利潤空間,促成交易,形成買賣,才是背后的根源。
說“血托”生意完全一無是處,其實也并不能如此武斷。盡管并未按照常理出牌,甚至完全是違規之舉,但是,對于“兒子等輸血”,卻無血可用的父母而言,想方設法尋找合適的血源實現自助獻血,實在是人之常情。這個時候,通過血販子尋找賣血者,讓兒子能夠輸上血,恐怕也是最后的救贖。假如連這一渠道都堵塞了,對于只能看著親人因為無血可用而不得不面對生命險境的家庭而言,必然將意味著更大的不幸。
從這個意義上說,“血托”的生意,的確是一種違規行為,更背離了無償獻血的初衷。但是,假如無視這一現象形成背后的真問題,僅僅是從道義上對這一買賣加以指責,或是僅僅加強打擊力度,頂多只能算是“頭痛醫頭”。
事實上,血荒難題,其實是個世界性的問題。美國紅十字會也時常發布血荒預警,并點名洛杉磯、費城等面臨血荒的城市和地區,取消或延期不必要的手術治療,加強獻血環節的工作與投入。而對于血荒的成因,美國紅十字會也曾做過相關分析,發現并非獻血者減少或公眾獻血意愿不強導致血荒,而更多緣于血液使用量不斷增長,不必要的治療和手術對于血源的占用,成為導致血荒的重要成因。于是,控制不緊急不必要的治療與手術,同時加大對獻血者的資金補償額度,激勵人們的獻血意愿,成為美國應對血荒的主要策略。國內血荒的成因與應對機制,恐怕同樣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唯有當攸關生命的用血權能得到有效和及時的保障,對于“血托”頑疾的療治,才算是用對了“藥”。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