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北京市婚姻登記工作規范》將于7月1日起實施。婚姻自由不代表不尊重婚姻登記。北京市婚登部門將強化婚姻登記的儀式感和權威性,頒發結婚證將成為婚姻登記的必要環節,婚登部門希望能提醒新人,尊重婚姻從尊重登記開始。(6月2日《北京日報》)
不可否認,在新人辦理婚姻登記時,舉行頒證儀式,可以增強儀式感和權威性。特別是,舉行婚禮式、集體式等頒證儀式,新人在結婚登記時,都要身披婚紗,伴隨著浪漫的樂曲,手挽手走上紅地毯,面對莊嚴的國徽許下美好誓言,在辦證人員、父母和親友的共同見證下,領取相約一生的“紅本本”。然而,給人浪漫感覺的不僅是“婚禮式頒證”的熱鬧場景,還有民政部門的美好初衷——改變“不尊重登記”的現狀,讓新人感悟婚姻家庭所蘊含的責任與擔當。
從表面上看,實行“婚禮式頒證”,既為結婚對象提供了登記、頒證、婚禮“一條龍”服務,又給他們節省了時間和開支,還可以現場給結婚對象宣傳婚姻法,倒逼他們摒棄“不尊重登記”的錯誤觀念。殊不知,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把登記與婚禮捆綁在了一起,人為地將簡單的登記領證程序復雜化,可能會違背部分結婚對象的意愿,干涉了他們的婚姻自由,這顯然有悖于婚姻法的精神。
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大都接受過系統教育,非常敬畏、遵守婚姻法,也十分看重登記、領證這些環節,因為這是合法婚姻的必然要求,也是婚姻穩固的重要保障。至于婚禮、婚宴之類的形式,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加大,他們反而不會十分在意,往往幾個至愛親朋在一起聚一聚,吃頓飯,或者一對新人外出旅游,就走完了婚禮的“過場”。當然,“不尊重登記”的現象,在一些偏僻的農村確實存在,但形成不了主流。
可見,實行“婚禮式頒證”的實際效果可能會有違便民初衷。為了給結婚對象提供方便,各地民政部門都在簡化登記、頒證程序和手續上下功夫。而推行“婚禮式頒證”,將登記與婚禮捆綁在一起,既增加了登記、頒證程序和難度,又違背了大多數結婚對象的意愿。換言之,推行“婚禮式頒證”,非但起不到改變 “不尊重登記”現狀的作用,反而在給其推波助瀾。因此,地方民政部門與其推廣這個花里胡哨的 “婚禮式頒證”,不如把主要精力花在如何為結婚對象提供便捷的登記、頒證服務上來。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