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九霖先生不久前在本報發表《新加坡也應支持中國南海立場》一文,寄望新加坡“不要一味借助美國勢力抑制中國”。陳先生用意雖好,但筆者認為要新加坡轉變這一立場似乎很難。只要粗略回顧一下新加坡安全觀的發展經緯,便可對此有所了解。
1965年8月被迫脫離馬來西亞,曾使新加坡一度茫然無措。所幸,當時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強有力的領導班子不久便設計出一套使新加坡成為“世界城市”的生存發展戰略。簡單說,就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極其優惠的條件大力引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資本,使其在新加坡都有一份既得利益。這樣,它們不僅會幫助新加坡的經濟發展,而且也會在安全上為新加坡提供保護,使敵視新加坡的鄰國不敢入侵。按照李光耀的說法,這就是“均勢戰略”。記得上世紀70年代初,他曾闡明“均勢”并不意味著對峙雙方勢均力敵而是指一種“穩定的狀態”。當時已有所謂“美國統治下和平”的說法,新加坡的安全就主要托庇于美國,李光耀眼中的“均勢”其實就是美國的霸權。
獨立后的相當長時期,新加坡的“均勢戰略”主要針對周邊對它懷有敵意的國家。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新加坡與中國關系很好,在東盟國家對華經貿關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但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迅速崛起,新加坡盡量分享中國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但同時也逐漸將其所謂“均勢戰略”的矛頭轉向中國。有一種論點認為,新加坡的表現是一種小國對大國普遍懷有的疑懼心理,因此不足為奇。但我認為,即便是周邊中小國家對中國確實懷有不同程度的疑懼心理,新加坡的表現和作用算是比較突出的。
其一,新加坡領導人和某些智囊人物在不少場合暗示中國國強必霸。其中李光耀就曾說過“中國”一詞就是“中央王國”之意。“亞洲很多中小國家很擔憂中國可能想恢復昔日的帝國地位,他們擔心可能再次淪為不得不向中國進貢的附庸國。”由于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國際上普遍誤以為它對中國更了解,因此以上這種論調產生了比較大的誤導作用。
其二,新加坡并非美國正式軍事盟國,但它毫不猶豫地讓美國濱海戰斗艦長期駐扎樟宜軍港,不久前又接納P8反潛機進駐。這使得新加坡成為美國圍堵和威懾中國的平臺,有時顯得比美國更急切地要它加強在亞太的霸權。
其三,新加坡不僅在南海“選邊站”,在釣魚島爭端中也有傾向日本的表態。2013年8月李顯龍總理訪日時,提醒中國“無論是釣魚島問題還是南海問題”如果“硬取”,將丟掉世界地位和聲譽。
新加坡這些“敲打”中國的言行日益引起中國學界和輿論界的批評。事實上,新加坡也不是鐵板一塊,其輿論界、學界和普通民眾中早已存在不同于政府做派的看法。新加坡應反思的是:它能說清中國到底在什么地方威脅它的安全了嗎?其相互矛盾的對華兩面戰略能持久玩下去嗎?如果中美在南海的對抗加深,美國把新加坡拖進去,新加坡會安全嗎?(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