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外國人看中國——創新中國”活動日前結束了在廣東的考察。來自歐盟駐華代表團,西班牙、埃及、匈牙利等1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多位駐華大使、外交官、負責人和外交專家,實地考察了廣州和東莞兩地創新驅動發展與產業升級情況后紛紛表示,中國技術創新的高水平讓人印象深刻。(5月21日南方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論斷,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擺到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在前不久的5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全文發布,提出推動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創造發展新優勢等五大戰略任務,并“點將”十大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再次宣示了我國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堅定決心意志,表明創新驅動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音。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兩年前,習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廣東是經濟大省,不僅地區生產總值要支撐全國,結構調整也要支撐全國,必須在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上走在前列,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顯然,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在創新驅動國家戰略大棋局中,作為“排頭兵”的廣東,是下好“先手棋”的關鍵之著,等不得,也慢不得。
近年來,廣東牢記習總書記囑托,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總抓手和核心戰略,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出臺創新驅動發展系列突破性政策舉措,連續打出“組合拳”,把提高創新能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推動區域創新建設等工作要求和舉措一項一項落到實處,創新驅動全面提速,創新發展初見成效,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數字顯示,廣東省已初步形成國內技術創新高地。2015年國內專利申請量突破200萬件,其中發明授權專利達到26.3萬件,而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連續6年保持全國首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8件,是全國平均值的兩倍。與此同時,2015年廣東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5%,技術自給率上升至71%。根據國際標準,標志著廣東基本跨入創新型地區行列,進入創新驅動發展階段。
從為改革“殺出一條血路”到經濟特區的設立及擴大,再到“騰籠換鳥”產業轉型升級,敢為天下先的廣東,每每在中國經濟發展歷史中扮演著“開拓者”和“引領者”的角色,這一切均源于廣東敢為人先、勇于爭先的創新基因。進入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階段,站在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上,廣東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創新驅動再提速,制定出臺《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重點工作方案(2015—2017年)》《關于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實施意見》,對未來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目標與舉措劃出明確路徑,充分彰顯了廣東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意志,表明廣東已經為經濟動力的轉換做好了充分準備,意味著廣東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在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早日取得實質性突破。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年初以來,廣東積極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加快推動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綠色發展……這些新產業的崛起,正在推動廣東經濟加速轉型升級。從廣東統計局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廣東先進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208.27億元,增長9.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844.26億元,增長11.2%。此外,與互聯網相關的服務業保持活躍,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達到62.7%。顯然,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廣東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
當前,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創新無疑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眼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國經濟專注于自身改造升級,傾心調整結構、調整速度,追求增長的質量而非增長的表象,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動能和活力,成為“新平庸”趨勢中的強大正能量。作為排頭兵的廣東在創新驅動發展上的積極作為和明顯成效,不僅將助推廣東率先建成創新型省份,支撐起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兩個率先”。而且還將輻射全國,為我國創新發展提供新鮮經驗和成功范例,為我國參與全球創新競爭與合作注入強大引擎、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