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施“雙百”工程,其意義決不僅限于交通,對于新形勢下穩增長調結構,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推動供給側改革都將產生重大作用。實施好“雙百”工程,要有中長期規劃,加大財稅、用地等政策支持,建養并重,健全投資和管理長效機制;要在精準上下功夫,實現貧困地區率先突破;還要注重生態環保、注重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到2020年,在貧困地區建成廣覆蓋、深通達、提品質的交通網絡。為此,要加快實施“雙百”工程,一是實施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工程,二是實施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百項骨干通道工程。
改革開放初期,一句“要想富,先修路”傳遍大江南北,說明人民群眾已經認識到修路對于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交通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貧困地區基礎交通網絡覆蓋不足,交通扶貧脫貧政策精準性不強,扶貧脫貧監督檢查機制等方面仍然需要完善。而且,剩余的“硬骨頭”越往后越難啃。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貧困地區還有約438個鄉鎮、2.8萬個建制村需要通瀝青(水泥)路,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為山區,生態環境脆弱,交通建設成本高,建設難度大。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實施“雙百”工程,其意義決不僅限于交通,對于新形勢下穩增長調結構,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推動供給側改革都將產生重大作用。
實施“雙百”工程,可以拉動有效投資,擴大就業;A設施建設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還可帶動水泥、鋼鐵等相關產業發展,是新形勢下的新增長點。無論是農村公路建設,還是高鐵與機場的建設,都能較好地消解過剩產能、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同時還能夠加強人、財、物的交流,推動資源要素從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合理流動,促進解決就業。
實施“雙百”工程,還可以放大交通扶貧效應,造福億萬群眾。交通設施是公共產品,建成后能持續發揮效應。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大都山清水秀,旅游資源豐富,還有許多優質特產,但受制于交通無法發揮優勢。我國目前正大力推動“交通+生態旅游”“交通+特色產業”“交通+電商快遞”扶貧,希望給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致富門路,而這些,必須靠修路來保障。
落實國務院部署,實施好“雙百”工程,有三點須特別予以關注。
第一,要有中長期規劃,加大財稅、用地等政策支持,建養并重,健全投資和管理長效機制。交通項目的建設周期往往相對較長,必須發揮好中長期規劃的作用,加快構建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體系,為貧困地區增強發展后勁、追趕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還要保證交通扶貧工作資金的穩定,拓寬貧困地區交通建設資金籌融資渠道。要進一步穩定中央資金政策,統籌加大各級各類扶貧專項資金的支持力度,還可通過BOT、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第二,要在精準上下功夫,實現貧困地區率先突破。要集中力量全面完成貧困地區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托底性目標,有序推進人口較多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要推進貧困地區高速公路建設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提級改造,促進貧困地區內部以及與外部大通道的貫通;要抓好貧困地區的資源路、旅游路、產業路建設,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增長點的培育與發展。
第三,還要注重生態環保、注重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要集約節約利用資源,高速公路要把握好建設時機,省道、縣道不要刻意追求高等級,鄉村公路要盡可能的少占農田尤其是基本農田。要注重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繼續抓好貧困地區縣城老舊客運站改造和鄉鎮客運站建設,積極探索發展多途徑、多模式的農村貨運及物流服務體系,推進“互聯網+交通運輸”,線上線下、店商電商融合發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齊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