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一張圖看懂70后80后90后的區別》的帖子火遍網絡,其中一條區別就是:“70后是加班狂,80后拒絕加班,90后拒絕上班”。似乎步入職場的90后總給人一種任性、自我的感覺,以致有人感慨,“遇到90后,我十幾年的管理經驗要清零了!”(4月19日《人民日報》)
就像十來年前80后嶄露頭角時,被貼上各種標簽,如今90后享受到了80后當年的“待遇”。誠如報道所稱,談論90后,第一印象是什么?非主流?腦殘?自我?抑或個性?獨立?創新?如同當年一批“叛逆”的80后橫空出世引得社會輿論沸反盈天一樣,隨著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輕人走進社會大眾視野,90后逐漸成為一種輿論關注的社會現象。
標簽化90后,是可笑可氣的成見。掩蓋共性,不承認差異;樣本過少,結論經不起推敲。事實上,80后當年也被標簽化過,像“非主流”“腦殘”“自我”這些詞也曾加諸他們身上,一些“遺老遺少”們也曾怒其不爭過,可如今誰還這么以為?不難想象,過不了幾年,會有人用“非主流”“腦殘”“自我”這些詞形容00后,同樣一副唉聲嘆氣、憂心忡忡的樣子,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那些標簽會自動消失。
少年有個性,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嗎?只要是少年,他們總會有個性,總會自我的,這與家庭出身、與時代背景并無太大關聯,而與年齡有關。從整體上看,少年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當然自我,當然有個性,當然鋒芒畢露,這不是很正常嗎?非要認為個性、自我只屬于正值年輕的80后或90后,不是誤讀嗎?由于年齡原因,即將踏入或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不諳世故,很自我,好沖動,實屬正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當然會有變化,他們身上一定具有豐富的屬性,而不會永遠停留于某個被定性的標簽中。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價值取向的變化,乃至年輕人所立足的平臺不同,他們的視野也一定不同。比如,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在互聯網成為大眾生活方式的今天,90后、00后是互聯網原住民,因啟蒙更易實現,他們所展現的獨立思想、所擁有的開放品性,或許強過70后、80后。我們常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比一代強是歷史發展必然。于此而言,別輕慢每一代××后,也別標簽化90后。我們終將老去,90后、00后終會登上舞臺,揮灑他們的才智,承擔屬于他們時代的責任,也帶給這個時代以驚喜。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