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訪發現,隨著相關宣傳的增多和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賓館“六小件”(即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等洗漱用品)的使用量與早些年相比有所減少,但不理想。有專家表示,“六小件”大幅減少,還需假以時日,同時配合政策手段的多樣化和激勵機制的探索。(4月13日《人民日報》)
有人認為,賓館提供“六小件”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很難改,強制不提供或者有償提供,會惡化消費體驗。其實,當“六小件”成為賓館標配后,“六小件”本身就無關輕重了,倒是這種貌似免費的服務,讓客人養成了依賴,更容易忽視資源和環保,放低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不花錢、或少花錢,讓顧客獲得商品和服務,乃至超值享受,最終走向反面的還有:數碼相機拍照不需要膠卷,人們就不講究質量,不負責任地濫拍一氣,自拍成風,垃圾作品成堆;哪里有免費WIFI,哪里一定生意紅火、人頭攢動,人們甚至不管那里的主業質量如何,都愿意去占這點便宜,不惜栽倒在免費的坑里;曾經的自助餐廳,把肚皮撐得受不了,或者剩食很多,餐廳不讓走人,等等。消費體驗給很多人快感的同時,也讓消費者付出了代價,有物質的,更有精神層面的。不講究認真,不負責任,貪占便宜,舍本求末,寧讓身體吃虧,也不讓錢吃虧。長此以往,消費品質不升反降,供給的商品和服務也難以升級換代,還形成對“消費體驗”的依賴。
有對打羽毛球的夫妻,他們不在公園的曠野里打,因為那打不出水平。也不到免費場館打,因為沒有約束而堅持不下來。他們堅持每周交50元錢,逼著自己每天堅持,每場不走過場。這是消費者的自覺;4萬人在一個公益會場吃免費中餐,沒有哄搶、沒有誤時,沒人多吃、沒人餓著,沒有浪費、沒有亂丟紙袋飯盒,因為這是場道德論壇,氣場強大,雖無官方力量在場,卻有嚴密組織安排,有訓練有素的志愿者隊伍保障與示范。這是供給方的水平。
在消費群體素質參差不齊時,不簡單討好消費者,要分門別類,采取獎懲措施,防止拉低消費品質,商家優化“消費體驗”的內涵,比“六小件”的備與不備也許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