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臨時停車收費亂象叢生,管理員稱不違規收費不掙錢。不少路邊臨時停車場多收費、不給票,甚至有的管理員跑到盲道、人行道等禁止停車區域進行亂收費。但只要向管理員交了錢,即便亂停亂放,也很少會被交警貼罰單。管理員稱:“一個月要上繳兩三千,不違規收費不掙錢,不會有人干。”(4月12日中國新聞網)
對停車收費的亂象,鄭州市民早就怨聲載道,也頻頻向媒體和相關部門投訴,卻收效甚微。不久前當地媒體連續刊發了“鄭州‘黑停車位’調查”報道,引發市民熱議,也引來了多部門的聯合執法、“鐵腕治理”。不過,對于多部門聯合執法是否治標不治本,不少市民都有疑問。果然,等風聲一過,記者再次來到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附近,發現看車人“重操舊業”了。對于收費方法,看車人的說法和前期記者暗訪時并無二樣。“聽說前幾天過來治理了,你們還敢出來收費?”記者問,一名女性看車人笑而不語。
停車亂象為何久治不愈?現在有業內人士一語點破天機——不違規收費不掙錢,原來他們也是“被逼的”。那么,究竟是誰逼的呢?據介紹,這些管理員“沒有工資,沒有社保”,停管中心則根據路段車流量下任務,不管收多收少,必須完成。停管中心為什么這么“黑”?他們似乎也一肚子苦水,停管中心惠濟大隊趙副大隊長表示:臨時停車場施劃在公共道路資源本該不收費,但政府不撥款,不收錢也不好管理。原來,歸根結底,還是“體制”問題。
隨著汽車社會的到來,汽車的保有量越來越大,車位越來越緊張,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人們的新“城市病”。造成停車難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還是城市規劃建設缺乏前瞻性、車位嚴重不足。數據顯示,發達國家每輛車平均配1.3個停車位,停車當然不會成為問題。而中國的不少地方,以前并沒有建設機動車停車設施的配套標準,老舊城區停車設施的欠賬已經成了很難彌補的大問題。雖然后來一些地方的規劃部門對車位數的配比有了硬性指標要求,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并不一定能夠完全執行到位。老賬未還、新賬再欠,停車難不斷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在公共道路上開辟臨時停車場,就成了不少地方采取的應急之策。可新問題隨之而來:有車位,就要安排人手進行管理,就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和成本。如果真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所言“政府不撥款”,那么收費或許真的就屬于無奈之舉。可問題在于,既然收費是為了養活管理員,停管中心為何還要下任務,并且下那么重的任務?這不僅是逼著管理員們違規收費,豈非更是將臨時停車當成了本單位的生財之道?
某些領域存在嚴重的歷史遺留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只好采取權宜之計,而在此過程中,某些精明的部門就乘機上下其手、夾雜私貨,為自己牟取私利。類似的現象,恐怕還不止存在于臨時停車一個領域。停管中心收取的費用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或許也是一筆糊涂賬,經不住審計、經不住查。
不違規收費不掙錢,看似“被逼的”,實則涉事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卻甘之如飴、樂此不疲。即便是利益鏈的最底層,也就是那些收費的管理員,其實也通過占用人行道、收費不給票等小伎倆,賺了不少昧心錢。而只要向管理員交了錢,即便亂停亂放也很少會被交警貼罰單,其中的貓膩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說來說去,只苦了普通市民——停車的要為停車付費,不停車的也要因公共道路被占用付出不便和成本。
解決臨時停車亂收費的問題,最根本的當然是規劃建設更為充足的車位。但很顯然,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和較大的投入,遠水難解近渴。盤活現有公共資源、通過科學管理挖掘潛力,無疑是最能見到成效的做法。在此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不違規收費不掙錢”之類的反常現象,否則老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倒可能引發其他更為嚴重的新問題。對已經涉及違規操作的單位和個人,也必須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