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臨近,湯圓和手工元宵銷售也火了起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水果口味的湯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手工元宵價格比去年略有下調。今年除了芝麻、花生等傳統口味的湯圓之外,藍莓、鳳梨、黃桃、草莓等水果口味也十分受消費者青睞。(2月21日《黑龍江日報》)
元宵節又到了,翻看各地媒體報道,你會發現所有報道都集中在了一點上,那就是湯圓銷售十分火爆。有的在關注湯圓的種類,有的在關注湯圓的價格?傊澇闪艘粋“吃湯圓的節日”。
比吃湯圓還火爆的,就是商家借助元宵節搞的一些商業活動,這些商業活動其實還是沒有離開吃湯圓這樣的事情。商家們都在用“發湯圓”、“搶湯圓”的形式吸引人氣。當元宵節成為“吃湯圓節”的時候,我們丟失的其實是最珍貴的文化傳統。
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教研室主任陳連山認為,與中國其他節日強調合家團圓不同,元宵節更突出普天同慶的主題。作為春節的最后高潮,元宵節強調全民參與,大家一起賞月、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放煙花爆竹,展現的是一幅“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熱鬧景象。
遺憾的是,民俗專家口中的元宵節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蕩然無存了。元宵節在很多人心里甚至還不如情人節的萬分之一。能夠讓我們對于元宵節還有點記憶的,也就是滿街的叫賣聲了,也就是吃幾個湯圓這樣的事情了。還可以想見的是,也還會出現新的元宵節形式,那就是全民發紅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是詩人對于古代元宵節的描述,試問眼下的元宵節還有“月上柳梢頭”嗎?還會有“人約黃昏后”嗎?傳統元宵節的風采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有人說,對于元宵節的清淡不必過度焦慮,這實際上是人們生活多姿多彩后的必然變化,娛樂的形式越來越多了,誰還在意元宵節?
確實有著文化多元之后的精彩。可是,仔細想想如果不是傳統文化的流失,如果不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輕視?會讓元宵節變成“吃湯圓的節日”嗎?吃湯圓雖然是元宵節的重要項目,卻不該徒留了“舌尖上的感受”,F在的城市管理考慮的是安全,可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是不是也能讓老百姓看看花燈,猜猜謎語?是不是還能看看舞龍舞獅和劃旱船?是不是也能“禁止燃放煙花的時代”,找到另外的替代渠道?有的時候,不是百姓丟棄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恰恰是我們無法看到了那些傳統文化的身影,從這個角度看文化部門也是失責的。
一如湯圓一樣,有幾個家庭還會自己做做?全都是到街頭購買機器生產的一模一樣的湯圓。其實,吃湯圓更應該是一家人在一起“邊做邊聊”的事情。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元宵節作為“狂歡節”的特質逐漸淡去,這恰恰失去的是我們最寶貴的文化。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