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月11日,財政部網站公布《關于對地方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對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實行限額管理,并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和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通過銀行貸款等非政府債券方式舉借部分,通過三年左右的過渡期,由省級財政部門在限額內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
雖然《預算法》規定,地方財政不能編制赤字預算,也不能搞赤字財政。但是,并沒有規定地方不能負債。因此,地方政府也就充分利用規則,通過“土地財政”玩起了赤字財政。不僅如此,其規模、數量、用途等,還可以不受限制、不受《預算法》約束,不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也正因為如此,訖今為止,地方債規模到底有多大,仍處于官方與民間完全不一致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方債務是伴隨著“土地財政”快速形成的。前些年,由于房地產市場十分火爆,來自于土地的收入也非常可觀。因此,地方政府負債的熱情也十分高漲,大拆大建幾乎成了地方政府的代名詞,成為地方政府工作的最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當土地價值被人為地過度挖掘以后,總有一天需要回歸。而回歸之日,可能就是地方債務風險爆發之時。因為,土地價值泡沫,會被市場刺破的。相反,地方債務卻不會因為土地價值泡沫的刺破而消失。當同樣的土地無法償還同樣的債務,且土地變現都存在嚴重問題時,地方債務的風險也就難以控制了。
問題在于,地方債一旦風險爆發,其所帶來的就不僅僅是地方政府的破產問題,還有與地方債務緊緊捆綁在一起的銀行。即便按照官方披露的數據,到2015年底債務總額16萬億,由于多數是銀行債務,其對銀行的沖擊可想而知。所以,控制地方債風險,不讓地方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出現債務風險,就成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中,地方債也是任務之一。
那么,此次財政部出臺的地方債限額管理意見,到底能不能對地方債發揮有效的制約作用,對地方債風險防范產生防爆功能呢?地方債的爆炸引線到在哪呢?限額管理意見能否緊緊地抓住爆炸引線,既達到控制債務總額的目的,也起到防止債務風險爆發的作用呢?顯然,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我們注意到,意見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中通過銀行貸款等非政府債券方式舉借部分,將通過三年左右的過渡期,由省級財政部門在限額內安排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這樣做,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將債務償還的壓力向后延伸;二是可以有效化解銀行的債務風險,將銀行與政府在債務問題上分割開來。
但是,也要注意,債務償還期限后移,并不代表債務消失。也就是說,政府償債的責任還在,只是推給了后人。同時,銀行會不會同意將這些“優質”貸款放棄,繼而將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呢?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要知道,在銀行的眼里,把錢放給政府,還是最放心的。不然,地方債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
這也意味著,債務置換只不過是緩解眼前的困難、化解眼前的風險。如果沒有有效的債務化解機制,地方債仍然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風險。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一些債務負擔沉重、收入來源有限的地方,還可能出現連利息也無力支付的現象。那么,財政部門將通過什么方式抓緊爆炸引線,不讓這些地區出現債務風險爆發現象呢?
應當說,債務置換除了可以將償債壓力后移之外,也可以將地方債顯性化。關鍵在于,這只是明賬。那些官方在調查過程中沒有掌握的政府債務、或有債務等,到底有多少,可能才是真正的地方債爆炸引線。因為,相當一部分地區在上報債務數量時,沒有說實話。真正的債務,可能要遠高于官方公布的數據。如此一來,如何防止這些債務的風險,可能比債務置換更為重要而緊迫。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債務,大多也是通過平臺公司形成的。而平臺公司在形成這些債務過程中,又都是依靠土地抵押或其他企業擔保形成的。尤其是擔保,可以說是最令人擔憂的債務風險。如果不同步利用債務置換的方式把銀行和擔保人都置換出去,一旦平臺公司運轉不靈,其所帶來的風險將非常難以控制。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自債務置換政策出臺以來,地方政府似乎一下子輕松了下來。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慢慢回暖,一些地方更是又打起了“土地財政”的主意,試圖再次通過負債來建設政績工程。特別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原本就已經出現鬼城、空城現象了,還要對土地進行開發,還在不斷地大拆大建。那么,意見所確定的限額能否對地方政府產生約束力呢?地方政府會不會自覺接受限額約束呢?
眼下,各地都在大力推行PPP,試圖以PPP來緩解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且不說社會資本是否愿意參與到政府項目建設中來,就算愿意,政府是否又將進入新一輪債務擴張期呢?必須看到,按照目前地方政府推出的PPP項目,真正有收入來源的項目非常有限,多數項目都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今后回購才能合作。實際上,仍然是一種變異的負債建設。所不同的是,眼前不需要大規模投入,今后則需要大規模回購或購買服務。如果地方政府為了達到負債建設的目的,將不屬于公共領域、公共服務范疇的項目也納入到PPP范圍,或在吸引社會資本時把回報率放得過高,今后政府的債務壓力會更大。對PPP項目,是否也應當納入到地方債務限額管理,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可以肯定,將地方債以置換的方式把償還壓力向后移,除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減輕眼前的壓力之外,還寄希望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地方綜合實力的提升,能夠提供償債的條件。殊不知,按照地方政府目前的發展思維,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難度也是相當大的。只有地方政府轉變發展思維、調整發展思路,把對實體經濟的關懷、把新興產業的發展等放在突出位置,才有可能給后人留下償債的機會、給后人創造償債的條件。財政部門在對地方債進行限額管理的同時,是否應當對地方的發展思維、發展思路進行引導和調整,也很重要。不然,債務風險爆炸的可能依然存在,爆炸的引線也就不可能掌握在決策層的手中。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