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配套文件,這是我國實施審計制度以來力度最大、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全面改革,有媒體稱:它是新形勢下審計領域的一次頂層設計。
那么,這一審計改革頂層設計有哪些亮點呢?竊以為有三——
一是審計涉及面實行全覆蓋。上述《框架意見》及配套文件明確提出今后審計工作的8大任務,列為首位的就是“實行審計全覆蓋”。所謂“全覆蓋”,也就是“零空白”,凡是屬于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凡是屬于公共資金,都無一例外地列入審計范疇,無論是黨的系統,還是政府系統,抑或是人大系統、政協系統,以致其他各行各業,只要是官員履行經濟責任的,一律實施審計。“國有資源的審計”是這次《框架意見》中首次被單獨列了出來,今后,土地、礦藏、水域、森林、草原、海域等國有自然資源,特許經營權、排污權等國有無形資產,以及法律法規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其他資源,也在審計的視線之內。恰如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所說:“這次審計改革設定的是一個無所不包的范圍”。
二是黨政“一把手”同步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以往的審計工作常實施于政府這一層面,對黨委主要領導的經濟責任幾無追究。這回審計改革第一次明確提出“黨政同責,一體監督”,對黨政“一把手”的經濟責任捆綁式進行審計。其實,在政界的很多工作是黨政“一把手”共同主持的,有些重大決策的拍板,黨委“一把手”的權力還往往甚于政府“一把手”,倘說經濟責任,無疑前者重于后者,對應負經濟責任者不予審計,那顯然是給權力的任性留下了一個巨大空間。據悉,從2015年始,審計部門已實施對省委書記和省長同步審計,審計結果及其整改情況將作為其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
三是破解審計系統中多年存在的條塊矛盾,實行垂直管理。目前我國地方審計機關的主要負責人,均由同級地方政府進行任免,審計廳/局是同級地方政府的一個部門,如此的權力架構設置往往會出現這么四種情形:或礙于同級政府主要領導的情面,明明有經濟問題,審計部門也眼開眼閉;或已經審計出問題,當地政府領導可能會采取一些辦法將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規避了經濟責任的追究;或在審計過程中,同級別的相關部門少作為、慢作為,甚至不作為,對一些問題掩蓋、粉飾、推諉,審計難以順利進行;至于上司說情更是司空見慣的事兒。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袁野曾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我在審計中最擔心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有重大問題查不出來;二是重大問題查出來以后,由于方方面面的干擾,這些問題報上來得不到應有的處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審計工作缺失獨立性。這次出臺的《框架意見》明確提出:為保障審計的獨立性,將從領導干部任免、機構編制、人員管理、經費預算等加以改革,使得審計部門脫離地方政府的制約,有效地行使審計權力。
這次審計改革是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內的一個有力舉措。按“兩辦”規定:這一頂層設計到2020年全面實施,時間很短,阻力很大,任務很重,黨政“一把手”權力能否真正關進審計這一制度的籠子里,審計部門能否切實守住納稅人的錢袋子,世人拭目以待呵!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