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有6個省屬于糧食主產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占全國的40%,水稻產量占全國的65%。長江經濟帶農業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設施具有明顯優勢,農業基礎較好,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利用好長江流域的農業資源,提高長江經濟帶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對于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
提高長江經濟帶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必須保護和利用好長江流域寶貴的農業資源。長江經濟帶豐富和優質的農業資源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但一個時期以來,過度墾殖、亂砍濫伐、水土流失、水體與農田污染、農業廢棄物污染等使農業發展面臨嚴重的資源環境約束。只有解決好資源環境問題,才能保障現代農業發展。應著力控制長江污染,對排污企業進行治理;控制農業生產污染,推廣生物有機肥;加強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推廣節水技術,合理調整農業水價;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畜禽糞便進行資源化利用。同時,加強法制建設,推動環保技術研發應用,為環境保護提供法律保障和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根據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優勢,因地制宜,在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農業優勢產業帶、特色產業帶和高水平現代農業示范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多山多草地林地,可以重點發展以草食畜牧業為代表的特色生態農業,依托自然生態和少數民族風情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是長江流域的生態保護屏障,應在保護林地草地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開發,結合退耕還林和林業基地建設,重點發展有機牧業,創建綠色品牌,把生態保護和有機農業發展結合起來。長江上游地區聚居著40多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保存較好。可以充分利用少數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
長江經濟帶中游地區耕地和水資源豐富,可以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適度規模農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和主要農產品優勢區。長江經濟帶中游地區是我國主要糧食產區,但平原人口較為稠密,人均土地資源短缺,導致土地經營分散化,難以推廣機械化耕作,限制了農民收入增加。對此,應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機械投入,提高農業生產裝備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強化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傾斜,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嚴格保護耕地,依法加強耕地占補平衡規范管理,建設高標準農田;延長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長江經濟帶下游地區資本、技術、人才資源密集,可以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重點發展高效精品農業和都市農業,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和集約化品牌化經營。著重吸引高素質專業人才進入農業領域,培養新型農民,同時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鼓勵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在加強監管和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引導工商業資本開展農業經營;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制定農業生產標準,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創新都市農業發展和管理體制,增強農業的生態和服務功能,為城市提供生態屏障,為居民提供休閑場所。
。ㄗ髡邌挝唬何錆h大學)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