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雙11”,在這場全球關注、全民參與的購物狂歡中,交易紀錄被毫無懸念地打破,“互聯網+”正在以一騎絕塵的速度為中國經濟和每個人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這是每個家庭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為廠家、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多贏的局面。短短不到8小時,僅天貓一家的交易金額就超過417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去年美國感恩節購物狂歡的線上交易總額。這一天,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得到了集中展現,其傳導效應也必將刺激供給端持續發力,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從而才能在傳播價值方式迎來革命性變化的今天分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同樣的產品和服務,電商必將因成本優勢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這一點已經得到且將繼續得到充分的證明。誠然,大量的實體店鋪將因此而倒閉關張,但若以此來否定其存在的價值,并認為實體經濟將迎來災難,恐怕并不正確。根本上說,制造業才是實體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他們直接創造了商品,至于是在線下還是線上達成交易,并不會影響其生產積極性。反之,借助線上交易價格低、比價容易等優勢,消費者坐在家中便可以挑選最具性價比的商品,事實上恰恰促進了消費,使真正的優質產品從中脫穎而出,并對中小企業的彎道超車帶來了極大便捷。從另一方面看,網購時代的來臨,也極大地促進了物流、金融等行業的發展,不僅緩解了就業壓力,而且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最便捷的渠道。
內需不振也許從來就是個偽命題。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顯示,國人海外消費再創紀錄,我國出境游人數和購買力已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無論是奢侈品還是馬桶蓋,即使消費者明知產地就在中國,卻依然熱衷于去海外購買,恰說明中國制造并非始終在原地踏步,而是缺乏更好的發現和評價機制,使得供需雙方無法更好地對接。電商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但假貨、刷單、欺詐等亂象卻也是始終揮之不去的魅影,如何更好地融合線上線下優勢,不斷降低消費者的選擇和維權成本,必將成為電商今后能否再上臺階的關鍵。
創造價值者永遠不會過時,誰能以質優價廉的服務將商品價值傳遞給消費者,誰就會成為時代的贏家。“互聯網+”的魅力已經得到證明,并且將加速各行業的洗牌過程,這不是實體經濟的災難,而恰是其迎來新發展的東風。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