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說卞聊,老鬼陪大家繼續聊。
這兩天北京幾家超市便利店里面賣的包子引發了大家的關注。說這些包子豬肉白菜大肉包,里面不但有白菜豬肉,而且還有假肉,還摻了不少。法制晚報記者專門跑去暗訪了。
他以實習的身份混到了生產這種包子的食品加工廠,接到個下單,當天要生產白菜豬肉包600個。然后有一位女工師傅在那兒配料,什么白菜呀、蔥花呀,那都配好了,然后把豬肉端出來了,這豬肉呢就一小盆,多少呢?稱了稱,1.4公斤,2斤8兩。大伙兒想想600個包子,2斤8兩肉,這一只包子里面合多少?才2克多一點兒。2克,指甲蓋那么大。
就這么一點兒肉能包出一個包子來嗎?師傅說,別著急,咱們還有呢。然后從里間又端出來一盆,這是個什么呢,就是那所謂的“假肉”了。是指甲蓋大小顆粒狀的東西,顏色是黃褐色的。這記者用鼻子聞聞,有一股子淡淡的腥味,然后拿一顆放在嘴里,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味道。這一取,取出來是多少呢?2公斤。然后女工師傅就用溫水把這假肉一泡,它就膨脹開來,顏色也變了,變成和肉色差不多的顏色了,而且重量也增加了,變成了4.8公斤。這旁邊還有配好的料油,攪和進去,反復的攪拌,最后調勻了煮熟了再一看,無論是從色彩、形狀還是那個香味,跟真的豬肉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然后再把那和好的什么白菜餡,還有那真的肉再完全攪和起來就開包。這包子包好了以后,這記者拿起來一嘗,這個口味、這個形狀、那個顏色和真的肉做出來的沒有區別。
那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原來它是一種叫植物蛋白,是一種豆制品。
我說到這兒,我估計大家伙兒可能心里面有點踏實了。哎喲!老鬼呀,你在這兒給我們渲染了半天,我們以為是什么不能吃的東西呢?原來也就是一種植物蛋白豆制品,原來還是能夠入口的,我們心里面稍微松了一口氣。
可是第一,你為什么用豆制品冒充豬肉呢?你就告訴大家豆制品的包子不就得了嗎?豆制品也不是不能包包子呀!咱們吃的豆沙餡的包子不是很常見嗎?豆腐包子,我記得咱們崗子村就有一家豆腐包子蒸的特別好吃,我經常在那兒買,也可以呀!干嘛非要拿來冒充豬肉呢?大家伙想想,價格不一樣呀!這豬肉白菜包在北京的超市里面要賣3元一只,可普通的菜包、豆沙包那就一兩塊錢,這里面一只包子就相差一塊多錢,這個利潤可就大了去了。所以這店家要掛羊頭賣狗肉。可是他這么一做,他就侵犯消費者的權益啦!我們知道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面規定,消費者有包括知情權在內的一共9項權利。假的豬肉白菜包子,它就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這是大家不能容忍的。
第二個,消費者心里面還有其它的疑慮。我不知道你這包子里面究竟放了什么樣的東西呀!這植物蛋白嘛還算是好的,那要是更可怕的東西呢?這以前的先例不是沒有過呀。
第三個,那位師傅說過那樣一句話,挺嚇人的,她說我們一直就是這么做來著,從來沒有被人發現過。這是不是包子行業里一個潛規則呢?是北京一個地方有,還是其他地方也都有呢?
正是:北方常嘮這句嗑:包子有肉不在褶。誰知“白菜大肉包”,里面也只肉2克。假肉真肉一混合,手段巧妙把眼遮,大豆愣賣豬肉價,你說缺德不缺德?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