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中國大飛機的夢想,C919和我們一起等待了近半個世紀。從自主研發“運十”的下馬,到為外國民機制造商組裝,乃至一次次聯合設計的無果而終,忍受著累累傷痕與不甘,背負著幾代人的遺憾,變成了勇氣和力量的源泉!笆澜绻S”終于給自己一個交代,有了自主制造的大飛機。(《21世紀經濟報道》11月2日)
大飛機的研發和制造,是一個涵蓋了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的命題。航空制造業不僅是一個囊括各種尖端技術的行業,也是一個高附加值行業,是一個國家制造水平高低的標簽,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志。頂著“世界工廠”美名的中國,居然無法獨立制造自己的大飛機,發展航空業主要靠進口,在技術上高度依賴國外公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大飛機的發展現狀,其實也是中國制造處境的寫照,缺乏核心技術,缺少高附加值,中國制造依然處于“大而不強”的層次。
多少億條褲子才能換來一架大飛機,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來一架大飛機,回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轉型中國如何實現升級的追問。事實已證明,靠重復投資、人口紅利、來料加工的發展模式已然難以為繼。以手機代加工為例,別國創造手機名牌,我們代生產加工手機,這種“作嫁衣裳”的結果,往往只是自己獲得微利而別人獲取暴利。2013年有媒體報道,某國產手機代工廠負責人說:“不要說2分錢一臺了,現在有的手機代工廠甚至不要利潤都會接單,因為不代工的話,幾千萬元的建廠費用都賺不回來!
一個企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占領了技術前沿,才可以邁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甚至達到富可敵國的程度,如微軟、蘋果、三星、大眾這些跨國大型集團公司。同理,一個國家也只有在更高端的產業占據了主動,才會獲得更為豐厚的收益,并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未來的中國,不可能再走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的粗放之路,而應致力于發展高鐵、航空、網絡、生物和航天等精、高、尖技術,并在這些領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讓中國的發展更有層次、更有水平。
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著結構的調整、方式的轉型,但如何轉,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生產飛機模型還是生產飛機的關系。轉型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就如同發展大飛機那樣,會經歷很多波折,面對很多困難,但只要不改初心,始終堅持,就有望獲得成功。大飛機上天之日,也是中國經濟騰飛之日。國產大飛機下線,蘊含了太多深意,足以讓每個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與歐美的波音、空客相比,中國的大飛機還處于起步階段,然而只要有了初期的大突破,就必然會茁壯成長。數十年的發展,我們已創造了太多“中國奇跡”,自然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大飛機也會飛出中國走向世界;中國人可以打破別人的技術封鎖,制造出屬于自己的大飛機。傳統發展模式的轉型之路雖有陣痛,但銳意進取的中國一定會迎來更光明的未來。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