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州已經全面推廣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擁有本市戶籍的60歲以上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購買服務,其中不和兒女一起生活的80歲以上(含)的老人可以免費享受,為其服務的居家服務員的報酬費用來自民政部的撥款。
廣州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4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40.65萬中,8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22.65萬人。百萬老人“去哪兒養老”備受社會關注。如果說哪種養老方式最受市民歡迎,相信居家養老還是“當仁不讓”,首先是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家庭觀念以及老人們舍不得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最終進養老院養老的老人少之又少;其次家庭養老,尤其是獨居老人家庭,老人們又得面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而政府為老人購買社會服務,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專業、個性的服務,可為老人解決各種居家養老的“痛點”。
說到居家養老,專業服務當然是第一位。“菲傭”為何如此出名,還不是因為其家政服務的一流水平,才在國際上享有好口碑。再說回居家養老服務,其專業水平直接影響著老人生活質量,居家養老服務同樣需要專業的護理服務水平作為基礎。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老人收入水平低、護理工作社會地位不高等因素,一方面招不到高水平的專業護理人員;另一方面由于薪金、待遇等問題,不少有經驗的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紛紛“跳槽”成居家保姆。“招不到”、“留不住”導致了居家養老缺乏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服務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老人“用戶體驗”很差。所以如何提高居家養老的服務質量,解決專業護理人員稀缺且護理水平低下這個全國性難題,擺在政府面前。
首先政府當然要加大財政投入,多購買社會專業服務。有些地方為居家養老直接提供服務,比如像雇傭一批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進入社區為老人去服務,雖然初衷很好,但專業服務質量上很難保障,還是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政府可以拿出專項資金,通過競爭機制來購買社會化服務,一旦有更多的社會專業力量加入,居家養老就能利用社會化手段引入更多的專業化人員,這樣居家養老服務才能更專業,才能讓老人們們獲得更好的服務。
其實,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不妨多點“個性”定制。大家知道,不同老人需求各不一樣,所需服務也有不同,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時,除了日常生活起居的大眾服務之外,還需要照顧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也就是提供更多個性化、人性化的選擇。這一點廣州就做得很不錯,根據老人們的需要,打造定制服務,比如散步、聊天。此外,要讓老人們能在家安享晚年,還可以多發揮社會志愿者的作用,把家庭醫生納入社區養老的服務中。
總而言之,通過政府、社會組織多方努力,通過資金投入和政策保障,老人養老才能更優雅、有尊嚴。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