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些地方為了穩妥起見,在對某項工作、某個方面進行探索創新時,都會先試點,待試點成功后,再進行全面推廣;如若試點不成功,就此打住。這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這符合改革要穩中求進的總要求,這是減少損失的有效做法,非常值得肯定。但是,一些地方在試點時非常成功,但在推廣時卻受阻、推不動,值得關注。
表面看這種現象令人費解,但深入分析起來,其實也有必然性。在選點上有講究,作為試點的“土壤”,一般都會多方考究,選擇最適合試點的地方,而推廣之時,情況可謂千差萬別,“土壤”不一樣,當然可能水土不服;在保障上有講究,試點是“新生兒”,“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各種資源都向其傾斜、匯集;在推動上有講究,試點猶如“溫室中的花朵”,得到最悉心的照料,結果也就可能有違“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等等。
一些地方之所以如此操作,病根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在主觀方面,有的把試點當成“政績工程”,只想博取公眾眼球、領導認可,不求推廣有力有效,于是推廣中用心、用力都不夠;有的是面子心理在作祟,接受不了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于是就算失敗,也要制造“假成功”的景象,等等。在客觀方面,試點點少、面小,投入不大,還可承受,推廣點多、面廣,投入肯定跟著降下來,加之各點情況千差萬別,推廣受阻也在情理之中。
試點要有好的開始,推廣要有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工作。對于試點成功、推廣受阻這樣的現象,必須想辦法避免。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要為了獲得肯定,培養一些“溫室中的花朵”,無法在現實中存活;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成功就是成功,失敗就是失敗;要評估地方財力,在投入方面做到試點、推廣一個標準,打造同樣的“土壤”;要分類選取試點的地方,研究多種運行模式,如此確保針對性更強。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