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案登記制”取代“立案審查制”,此一司法變革意味著,公民訴權得到了進一步保護,“打官司”將變得更為便利。每一次制度掣肘的減少,都勢必轉化為民眾對法律信仰的增加。當民眾能以更小的代價、更多的可能,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他們終將變得理性、平和。立案方式的變化,實則是強化了法律對社會事務的介入、調劑。
之所以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無非是基于現實中,立案難、立案慢、選擇性立案等等不合理現象。舊有的“立案審查制”下,法院的職權處于絕對強勢地位,而公民的起訴權則相對弱勢,這顯然不利于民眾及時公平地獲得司法救濟。且具體操作時,原先“審查立案”的機制設計,也給“法外因素”干擾法院獨立履職,提供了切入口和時間差——“民告官”案常被以各種理由拒不立案,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就實際效用來說,立案登記制的確立,使得公民訴權得以伸張,使得依法維權更加容易。而從程序層面來看,立案登記制改革,也體現了司法公正的立場。由“先審查,后立案”變為“先立案,后審查”,減少了不規范、不透明的案外程序,從而讓立案、審查直至審判等一系列過程,都置于完整、前后連貫的體系約束之下。
理想狀態下,立案登記制必將有助于民眾依法維權、獲得司法救濟,可這一切的前提,自然是確保其真正落實。意見專門強調,“法院要自覺接受監督,對問題及時回應。對有案不立、拖延立案等違法行為,嚴肅追究責任!贝税惚硎鲭m然強硬,可若缺乏一套縝密的實施細則兜底,也未免失之寬泛。不過,最高法負責人已明確表示,為進一步規范登記立案的程序,相關規范性文件隨后將頒發。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