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視春晚舞臺30多年的歷史上,將第二次上演反腐題材相聲,期待嗎?表演者是來自陜西的相聲新貴苗阜、王聲。去年北京衛視春晚和央視元宵晚會,兩人的相聲《滿腹經綸》火遍全國。今年,兩人被春晚總導演哈文招到麾下,表演涉及大尺度的反腐題材相聲,諷刺尺度之大堪稱三十年來之最。據了解,該相聲底稿被寫了五版本七十多稿。(2月8日《華商報》)
首先要說明的是,“春晚舞臺30多年來第二次上演反腐題材”的說法并不準確。早在2013年春晚上,就有《你攤上事兒了》之類的小品登上了春晚舞臺,節目中“反腐先從保安做起”、“你的金錢可以拿下一個貪官,但拿不下一個正直的保安!”等臺詞,還曾引爆全場;同年,郭德綱、于謙的相聲《追著幸福跑》中更是抖出了他那個經典的“遇海盜打劫開發票”的包袱。
還要說的是,即便該相聲取材于紀委一手材料,苗阜、王聲兩人也閉關數月進行相聲創作,但在反腐工作日漸透明化、反腐細節經常性見諸媒體報端的語境里,完全拋棄網絡段子進行自由創作,恐怕也未必能達到一個很高的藝術成就或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而且,再加上春晚本身的審核原因,拿腐敗當題材未必就能達到痛快淋漓的諷刺境界。許多刁鉆的觀眾,還可能會對比前幾年的《一周立波秀》和郭德綱的相聲,更會有可能認定“反腐相聲”是一個噱頭。
但是,即便如此,在從來不缺少審核的春晚舞臺上,任何一個有反腐內容的語言類節目的上臺,都在立場、情懷和價值取向上先勝了其他節目一籌。只有這樣的節目越多,春晚作為藝術舞臺的性質才會更多地被還原,春晚也才不會只是一臺歌舞升平、粉飾丑惡的晚會。春晚上表達出來的價值觀,才有可能更好的融入當下我國社會——既然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之如腐敗之類的社會問題,那么,藝術也不應該主動選擇回避。
語言類節目的生命力,就在于針砭時弊、諷刺社會。如果一種語言類節目,不能直面社會問題,或是不能針對當下社會主要問題進行藝術化的表達,那么,這種語言類節目,就會因為公信力的喪失而失去粉絲,粉絲失去之后也將走上窮途末路。講究說學逗唱的相聲,就是這樣一門藝術,同時相聲還是兩個人配合的“脫口秀”,如果相聲作品中的表達越來越像是無病呻吟,相聲就會像前幾年一樣走投無路。在馮小剛擔任導演的馬年春晚上,因為馮小剛堅持“唱贊歌的語言類節目全斃”,最終導致了馬年春晚只有4個語言類節目的悲催結果。
語言類節目,不是沒有出路。周立波、郭德綱甚至包括新生代如王自健者,正在用他們的最大尺度表達著批判;同時,現在網絡上也涌現出來了一大批脫口秀,如《曉松奇談》、《吳曉波頻道》等,都在用獨特的視角,觀察著這個社會、批判著社會中的種種問題。這說明,語言類節目如果能說出正確的有良心的話,則它永遠不會失去力量。
我們期待著“反腐相聲”能夠在春晚上獲得成功。這里的成功,自然不只是爆笑全場的成功,更應該是情懷表達上的成功。同時,我們也期待春晚能容納越來越多的“反腐相聲”和“敏感類語言作品”。要知道,文藝只有堅持批判,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春晚只有表現出更多的情懷與價值立場,才能既賺收視率又賺口碑。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