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犯罪治理的系統性和特殊犯罪的地域性特征,強化反恐立法的重點布防與精確打擊,既是有效打擊暴恐犯罪的形勢需要,也是法治反恐有效維護公民權利的必由之路。
從公安部傳來消息,在打擊西南邊境地區組織偷渡專案行動中,警方共破獲組織、運送、偷越國(邊)境案件262起,查獲涉嫌偷越國(邊)境犯罪嫌疑人852名。警方調查發現,此類偷渡主要是境外“東伊運”組織幕后操縱指揮,蠱惑煽動群眾偷渡出境參加“圣戰”活動,部分人員在偷渡過程中實施暴恐活動,如云南昆明“3·01”等多起暴恐案件。
偷渡與暴恐聯系在一起,違法犯罪相互交織,使得我們面臨的反恐形勢更加嚴峻。自本世紀初的“9·11”事件以來,恐怖主義不僅陰霾不散,而且呈現全球化、本地化、分散化、個體性等特點,讓人防不勝防。如何構筑反恐的“防火墻”,如何運用法律利器精確打擊恐怖主義,成為各國面臨的現實課題。
雖然政府在公共安全上有一套強大的控制系統,但近年來我國的暴恐犯罪現象不容樂觀,尤其是反恐法治化手段的孱弱,使得在應對分散化的暴恐犯罪上存在“短板”。在境內境外、網上網下相互勾連的復雜形勢下,無論是物理疆界上的漏洞還是安全治理上的疏忽,都容易讓暴恐分子有機可乘。此次公安機關所提供的信息足以說明,我國不僅面臨國際恐怖主義的共性威脅,而且還可能演化出帶有地域特點的暴恐犯罪現象。例如,我國西南邊境線有數千公里,與越南、緬甸等國接壤,復雜地形不僅給偷渡者提供可乘之機,甚至也會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渠道。
針對恐怖主義不斷異化、變種,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制定專門的反恐法,依法加大預防和打擊力度。我國自1997年刑法將恐怖組織入刑以來,反恐立法不斷推進,增設資助恐怖活動罪,明確恐怖活動定義,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草案)》。反恐立法進入操作層面,我們既要關注宏觀上的法律架構,如怎么與刑事法律制度相銜接,如何有效整合武警、解放軍、公安和其他各方力量;更要關注反恐立法精確打擊恐怖主義犯罪的有效性。
以西南邊境的反恐為例,宏觀層面上的國家立法很難顧及地域特性,只能提供指引性規范。具體的反恐立法還需在打擊犯罪的合力機制上下功夫,包括建立國際間、省際間的刑事執法協作、信息聯動、聯控聯防等機制。這需要在國家立法的框架下,發揮地方立法的積極性,強化法律打擊的靈活性和指向性。同時,刑法對偷渡懲罰力度較小,對個人偷越國(邊)境多施以行政處罰,嚴重者才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立法缺乏對偷渡行為的關聯犯罪的考量,過低違法犯罪成本容易為恐怖主義分子所利用。因此,著眼于犯罪治理的系統性和特殊犯罪的地域性特征,強化反恐立法的重點布防與精確打擊,既是有效打擊暴恐犯罪的形勢需要,也是法治反恐有效維護公民權利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