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上海市婦聯借著這股東風在18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市婦聯副主席作新聞發言人,會議介紹了上海公共場所男女廁位設置狀況調查的相關內容。調查顯示目前還存在男女公廁比不均的現象,需增加女廁比例。另外,婦聯還將繼續促進不分性別的“第三衛生間”的發展,更好地滿足公民的如廁需求。(11月20日東方網)
俗話說,人有三急。無論你是在熟悉的城市逛街還是旅游身在異地,無論你是與老人還是孩子,恐怕都經歷過內急卻找不到公共廁所,找到又糾結異性老人孩子該“何去何從”的尷尬境遇。網上曾有報道,某景區長達一公里的旅游線路上竟無一間公廁;也聽過愛玩“躲貓貓”的公廁,任你強忍“尷尬”百般搜尋,它只在那燈火闌珊處。公廁設置數目還不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要,就更不用奢談為帶孩子不便的父母考慮周到了,筆者不禁想,公廁為何而設?
我國的公廁也有其發展與改革。“捂著鼻子進去,踮著腳尖出來”,“一跳二叫三笑”,污水橫流“跳”、蛆蟲滿地“叫”、廁所沒有門,尷尬“笑”,曾經外國游客這樣形容中國的公廁。而在如今文明的社會中,公共廁所正在通過它的布局合理、整潔衛生和服務功能,體現著一座城市對公眾細微的體貼和人文關懷,它是城市的一個細節,卻折射著一座城市的文明水準,以及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名片。
公廁門口常有“與人方便”,在筆者看來,像上海市這樣,設置方便帶孩子的父母共用的“第三公廁”,也讓公共廁所不再“害羞”而是光明正大地站在顯眼處,在公眾角度真的從細節、點滴行了方便就是最好的為民服務,不僅彰顯了相關婦聯部門以人為本的工作精神,拉近了政府機關與群眾的距離,更為整個城市增添了幾分暖色,讓公廁成為靚麗風景,豈不美好?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