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與哈佛大學簽訂了金額為1500萬美元的“SOHO中國助學金”協議一事。不少人提出疑問,國內致富的地產商為何助學國外。潘石屹回應,助學金只幫助中國貧困學生。(7月24日《新京報》)
慈善無國界
美國微笑列車基金會自1999年開始在中國為貧困家庭的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費手術,在中國累計捐款超過10億元,讓數十萬中國人及其家庭重現歡笑和幸福。只要換位思考一下,在中國賺的錢是否就一定要在中國做慈善?答案也許就不言而明了,更何況潘石屹的捐贈還是用于“中國貧困家庭學生”的。慈善是一種自主權利,不能與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同而語。無論一個人在哪里做慈善,怎么做慈善,都是他的自由,如果我們一廂情愿地要求他如何行使之,或者利用輿論與道德進行綁架,反而就是不道德了。(郭文婧)
捐款名義須較真
陳光標也罷,潘石屹也罷,他們愛把錢捐給誰,那是他們的自由,別人無權置喙。“國內致富”更不是他們只能捐款給國內的理由,否則,那些在國外瘋狂購買天價奢侈品的國內大款,甚至舉家攜巨資移民的富豪,豈非都是大逆不道之徒?捐款給國外名校是潘石屹的自由,但潘石屹面對質疑給出的捐款理由和名義卻大可商榷,甚至值得較真:潘石屹說捐款是為了資助在這些學校的中國貧困家庭的學生,這究竟只是借口和名義呢,還是果真如此?據統計,在美國優秀學府上學的大學生中,只有3%的學生來自低收入的家庭。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國內質疑而隨口杜撰出來的借口和名義,那潘石屹就屬于欺世盜名。 (李先梓)
慈善別“舍近求遠”
潘石屹跨國行善,許多“國際主義者”紛紛表示支持,什么“慈善無國界”之類論調替潘石屹背書。慈善固然無國界,愛國可有國界。國內多少貧困人口?有多少貧困的孩子?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的數字,到2012年底,中國還有超過1億的貧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近十分之一。要說救濟、慈善,他們恐怕比美國的大學生需要救助吧?以“慈善無國界”來解釋潘的“舍近求遠”,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呢?
再者,如果說潘石屹的錢“取之于民”是他的能力體現,“用之于民”則是基本的道義所在。從國內房地產市場中賺到的錢,即使不還利于“房奴”,至少也可以幫助一下窮人,這不算是高要求吧?!(阿蒙)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