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北京、河北、江蘇等地采訪了解到,在各地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由于財政預算管理上的弊端及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資金管理問題突出,違規、壟斷、暗箱操作、逆向選擇等現象多發,一些公共服務項目回扣高達40%,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恐將成尋租與腐敗的新災區。(7月3日《經濟參考報》)
在對“醫藥回扣”聲討之聲還未了之際,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再次引起關注。原本之前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的出發點是為了避免腐敗、節約資金,但由于慣性延續和權力尋租,湊預算、拿回扣、虛報冒領的現象一個都沒少,有些“官辦”社會組織更是成為其主管部門的“提款機”或是“招待所”,雙方相互勾結虛報預算,利用“購買”資金變相“三公消費”。這種權力尋租著實讓人大跌眼鏡,看得出來這種做法實際上已經成為“底蘊深厚”的潛規則,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思索造成這樣一種“回扣腐敗”的幕后根源。
“暴利”之下必有勇夫。回扣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現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表面看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增長,但實質上并非如此。近些年來,許多地方政府熱衷于興建豪華辦公樓、大搞面子工程,相信這里的“回扣誘惑”不可謂不多。醫藥回扣狠剎不止,導致群眾聞“病”色變,不僅損害廣大患者的根本利益,同時也使我們稱之為“白衣天使”的醫生身敗名裂。回扣已經滋生于商業各個角落和環節,從政府采購到旅游導購,從家庭購物到企業營銷,甚至連清風素面的學校校服和課本都被惡心的回扣沾染。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回扣之所以之所以能傲然于世,可以盛行于各行各業,都是由于獲利者對它的“喜愛”。政府采購作為“公家”行為,如果由于監管不力導致成為一種謀利工具,并任由其發展,那么這種制度的缺陷,就有可能形成腐敗滋生的生存空間,成為新的腐敗重災區。故此,遏制政府采購的“回扣腐敗”須將監管制度加以完善。首先,必須堅持采購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杜絕違規、壟斷、暗箱操作等問題出現;其次,必須堅持采購公正,通過公開招標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競爭,并讓監管貫穿于整個過程,確保采購公正;再者,必須堅持購買效益,加強對資金的預算監管,加大對所購服務質量的驗收力度,確保每一批采購都能服務于民。
當然,打擊商業賄賂,遏制回扣腐敗,除了政府健全機制、加強監管的同時,還需要我們社會和全民的同共努力,齊抓共管打一場的正義之戰,才能還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還百姓以公平消費,還商家以誠信,還政府以清廉!
(責任編輯:張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