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于1月30日公布了年內首次利率決議,繼今年1月起削減100億美元國債規模后,將每月資產購買規模從750億美元進一步縮減1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同時維持0-0.25%的聯邦基金利率不變,這符合市場此前的主流預期。
隨著美聯儲釋放的廉價資金退潮,諸多經濟暗礁開始顯露。多個新興市場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預為本幣暴跌收拾殘局,而美國股市也受到波及。
事實上,圍繞著美聯儲政策的預期及變動,新興市場遭遇了幾輪資金外流沖擊,市場波動明顯加大。而這波拋售潮近期開始出現愈演愈烈之勢。
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能夠讓其他國家受到如此大的影響,可能不僅僅只是因為這個國家的貨幣威力有多強,還在于其他國家的經濟有多么的脆弱。否則,怎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震動呢?
眾所周知,新興市場是泛指一些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和地區,如韓國、印度、中國、巴西、南非、俄羅斯及土耳其等。這些國家通常勞動力成本低,天然資源豐富,而發達國家和地區一般都會將生產線移至新興市場,憑借低廉的勞工成本增強競爭力。所以,新興市場也被認為是廉價勞動力市場、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投入產出效率高市場。
正是因為新興市場能夠給發達國家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以及價廉物美的產品,因此,多數發達國家都將投資目標轉向了新興市場,給新興市場輸送技術、資金和設備。而新興市場則充分借助發達國家的力量,大力發展本國經濟,使本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實力增強。可以這樣說,在金融危機前的這段時間里,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呈現出了良性互動、互為促進的局面。
但是,這樣的格局似乎并沒有能夠完全按照健康有序的軌道持續下去,在新興市場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這些國家內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開始逐步生成和暴露。
首先,資產泡沫開始逐步積累,水分不斷增多。尤其是房地產業發展較快的國家,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嚴重、矛盾更加突出,資產泡沫也更為明顯;第二,貧富差距逐步擴大,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格局不斷明顯,且這樣的格局是由許多不規范因素造成的;第三,腐敗問題日益嚴重,處于資產集聚前端的金融、證券、房地產等行業,逐步被少數人和利益集團所控制,經濟空心化現象不斷加劇;第四,各方面的監管,特別是金融監管越來越薄弱,國際資本能夠十分方便地進出,甚至與國內利益集團緊密勾結;第五,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廣泛積聚,隨時有爆發的可能。
也正是因為新興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不僅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種缺陷和問題也在不斷增多。因此,國際資本也緊緊抓住了這些方面的缺陷和問題,在前些年大量流入到新興市場,使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和水分問題更加嚴重。一旦QE退出,國際資本大量回流,自然會對新興市場產生致命的沖擊和影響。而新興市場要想有效彌補國際資本撤離留下的市場空缺,唯一的辦法就是發行貨幣。如此,就會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
也有分析認為,并不是每個新興市場國家都是“空心化”的,特別是外匯儲備比較充裕的國家,應當不會被國際資本的回流嚴重沖擊。話雖這么說,外匯儲備能不能用來彌補國際資本撤離留下的空缺,會不會產生效果,都無法預料。更何況,國際資本撤離影響的是資產泡沫,而用外匯儲備來彌補資產泡沫,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的手段。
這也意味著,QE退出對新興市場的沖擊是必然的。只是這種沖擊,到底有多嚴重,會不會摧毀新興市場,存在兩個方面的不確定性。一方面,QE以怎樣的方式和速度退出。如果退出的腳步比較平穩,對新興市場的沖擊也就會小得多。反之,則會影響很大;另一方面,歐美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的步伐有多快、效果有多好。如果步伐快、效果好,對新興市場來說,擺脫QE退出的時間會短些,受到的影響也會小些。否則,后果真難預料。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