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以政府購買方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使面向全民的“健康網”更加牢固。
在新醫改開始前后,商業健康險就通過承辦新農合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等方式進入社保領域。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9家保險公司在21個省份的84個地區開展城鄉居民大病醫保,覆蓋人數超過2億人。
但是,與社會需求相比,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仍顯不足。最新數據顯示,商業健康保險在總保費中占比僅6.22%,在人身險保險保費中的占比僅有9.38%,遠低于發達國家30%左右的比例。從保險行業自身看,盡管市面上的健康保險產品數量早就超過了3位數,但產品類型也僅限于醫療費用報銷型、重大疾病型等少數幾種。保險公司幾乎都擠在現有市場空間,還沒有找到拓展新市場的利器,產品過于單一。這種靠“小馬”拉“大車”的窘境,抑制了健康保險需求的進一步釋放。
此次國家提出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為商業健康保險進入全民健康體系注入了新的政策能量,為商業健康保險下一步發展指明了路徑,那就是著眼于普通百姓市場,在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上做好創新文章。
做好“銜接”文章,保險公司要真正“潛入”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去發現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在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健康保險產品上創新。比如對消費需求廣泛、保障人群多、對全局影響大的健康產品,可以舉全行業之力進行探索,再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出售產品經營權;對于區域性、不同層次及特殊保障需求的“銜接”產品開發,則由各保險公司根據自身能力進行開發。
做好“銜接”文章,還需要保險機構控制好自身的風險,在經辦社會醫療保險服務上創新。商業保險和社會基本保險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運行方式也有較大差異,兩者的“銜接”更是新生事物。而一些保險公司在進入社保領域時,只是簡單地將固有經驗“搬”進與社保的結合中,結果陷入了所謂“3年賠付定律”的泥潭中,即第一年小賠、第二年中賠、第三年大賠,最后只有被迫退出。這不僅造成了公司的風險,影響了行業的聲譽,也損害了參保群眾的利益。
近年來,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越來越高端化,有些健康保險新品一年的保費動輒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健康保險似乎成了奢侈品,這與中央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要求不相吻合。健康保險產品走向多層次,滿足不同市場的需要,但若一味追求高端、高品質、高保費,健康保險要想發展壯大只能是奢談。(江 帆)
(責任編輯:年。